新儒家美学的现代性特质
本文关键词:新儒家美学的现代性特质
【摘要】:从现代性的历史发生来看,现代性是一场以理性精神、主体性原则作为内在支撑的启蒙运动,它以追求感性与理性合一为原初目标,但却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演变为一系列文化价值上的对立与分化。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与现代性问题关系密切,在处理中国美学的现代性及其可能面向过程中,现代新儒家从西方的现代性危机出发,一方面着力倡明中国美学的主体性原则、自律意识和理性精神,以创建中国美学的现代特质,另一方面又以传统美学的整体性思维,对抗西方的恶性二分法,彰显了中国美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重品格。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新儒家 审美现代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新儒家美学的现代性研究”(项目号:14BZX10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美学家对台湾美学的影响研究——以朱光潜、方东美、宗白华为中心”(项目号:SK2013A16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一、现代性的两个核心原则现代性是一个极易引起歧义和纷争的概念。作为一个行进中的历史性概念,它被视为以工具理性作为内在支撑的侵略性原则,带来了文化上的断裂,是造成现代人的物化、世俗化、分裂化的罪魁祸首,受到来自前现代、后现代乃至现代阵营中的倒戈者的无情批判。身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金燕;王芹;;触类为象,合义为征:也谈电影艺术的象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刘元青;;“质测即藏通几”说申论——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包鹏程;《奥德赛》的结构与潜结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黎泽潮;;广告传播的文化语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韦晶;;试论当代的大众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6 曲瑞华,李润杰;全球化的文化意蕴与文化选择[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7 朱红文;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和文化理念[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8 胡义成;作为矛盾结构体的中国地域文化——破译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尝试性方法简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赵晓芳;;语言天空下的别样风景——关于《马桥词典》的语言哲学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周景雷;;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郑崇选;;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叙事的两种缺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王一川;;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戚良德;;诗骚所标,并据要害——刘勰对《诗经》、《楚辞》创作经验之总结[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8 刘文江;;对《笑傲江湖》的两种拆解:电影的与小说的[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9 潘知常;;论审美活动的历史形态[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10 欧阳友权;;网络的文学栖居与诗性祛魅[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5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海华;稼轩词沉郁顿挫风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理解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陈瑞红;审美现代性中的纨绔主义[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3 陈瑞红;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文史哲;2004年01期
4 侯新兵;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钟芸梅;蔡元培与审美现代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侯新兵;;精神价值层面的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徐岱;范昀;;审美,另一个方向的回归——评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9 寇鹏程;;“浪漫”范式的缺失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症结[J];社会科学家;2008年02期
10 彭文祥;;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研究三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郑崇选;;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与缺失——兼及对当下文学发展的一种批评[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宋一苇;;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林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反思现代性:在审美的视野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姜涛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大);“踪迹”背后的位置[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金惠敏;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N];文艺报;2005年
6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7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果;中国新时期审美现代性问题讨论的述评与反思[D];山东大学;2014年
2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3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佳音;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斯达尔夫人美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田婷婷;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上海怀旧”[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7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戴文静;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林语堂诗文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黄海;舞台民间舞的审美现代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783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8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