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阐释学角度对接受美学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4 20:34

  本文关键词:从阐释学角度对接受美学的再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接受美学 阐释学 前理解 文学接受 文本意义


【摘要】: 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派别登上了历史舞台。接受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一反传统以作家和作品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将研究目光集中到读者这一要素上,空前地突出和提高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接受美学过于张扬与夸大读者的作用,导致了文学意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引发了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危机,无疑不利于文学的解读和文学意义的真正领会。而作为接受美学理论基础的阐释学则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一种对话,是在个人前理解基础上的个人视野与历史视野的融合。本文从阐释学角度对接受美学进行思考,重新界定接受美学的读者观,对其进行学理的梳理,有利于把握文本丰富而又深刻的价值。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的关系,接受美学在阐释学的基础上产生,对阐释学既有借鉴也有误读。第二部分为本文的重点,从阐释学视域中思考接受美学的得与失,分别说明了接受美学读者观和文本价值观,肯定了接受美学对读者地位的张扬和文本价值的开放性,但又看到了接受美学对作品规定性的漠视和文本价值客观性的失衡。第三部分为本文的创新点,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说明阐释学对接受美学的启迪,主要通过读者的“前理解”这一视角谈对文学接受的影响,分别指出了读者的前理解影响文本阐释多种可能性的生成,前理解的性质影响着文学接受的性质,前理解的正误对文本接受的双重影响,,最后指出读者的前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心理结构。第四部分则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从阐释的循环看文本意义的变迁,这种开放性的阐释循环使文本世界与读者世界都得到了扩展,从而为文学接受带来了意义的增值。
【关键词】:接受美学 阐释学 前理解 文学接受 文本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7
  • 一、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关系7-11
  • 1、接受美学对阐释学的借鉴7-9
  • 2、接受美学对阐释学的误读9-11
  • 二、阐释学视域中接受美学的得与失11-25
  • 1、阐释学视域中接受美学读者观的得与失11-19
  • (1) 接受美学对读者主体地位的张扬12-16
  • (2) 接受美学对作品规定性的漠视16-19
  • 2、阐释学视域中接受美学文本价值观的得与失19-25
  • (1) 接受美学对文本价值的动态考察19-22
  • (2) 接受美学中文本价值的客观性失衡22-25
  • 三、阐释学中“前理解”对接受美学的启迪25-35
  • 1、读者“前理解”影响文本阐释多种可能性的生成25-28
  • 2、读者“前理解”的性质影响着文学接受的性质28-30
  • 3、读者“前理解”的正误对文本接受的双重影响30-33
  • 4、读者的“前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心理结构33-35
  • 四、从阐释的循环看接受美学中文本意义的变迁35-39
  • 1、阐释的循环具有从有限到无限的开放性35-37
  • 2、阐释的循环是文本意义变迁的本体性基础37-39
  • 结语39-42
  • 参考文献42-45
  • 参考书目45-48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后记4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宇航;王朔小说电影改编后的主题定位[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3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93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b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