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周代礼仪文化的审美蕴涵

发布时间:2017-09-05 00:38

  本文关键词:论周代礼仪文化的审美蕴涵


  更多相关文章: 周代 礼仪文化 审美


【摘要】:本文以周代礼仪方面文献、后世学者关于礼仪文化的论著以及现代考古实证为依据,对周代礼仪文化的审美内涵进行研究,分别就“礼仪”、“礼乐”、“礼器”为视角,挖掘出周代礼仪文化关于“宜”、“和”及“重文尚质”的审美取向。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论周代“礼仪”所表现的“宜”之审美追求,论述“礼”与“仪”的关系,对“仪”作了三种解释,即“仪法”、“仪节”和“仪表”,通过对周代士礼和仪式中所表现出的仪表来探求周代礼仪中“宜”的审美追求。士礼中的士冠礼、士昏礼、乡饮酒礼、聘礼以及丧礼在情感表达和行为规范中符合“宜”的标准,而周代士礼中关注人的情感、艺术化的人生仪式以及纯朴的人文关怀意识,又将“宜”这一标准上升到审美领域。仪式中的“仪表”分为“仪态”和“仪表”的研究,“仪态”包含坐仪、立仪、行仪、跪揖之仪和授受之仪,,“仪容”所包含的文饰、言辞和神态,通过对这些“仪态”和“仪容”的研究,来印证周代士礼仪表中对适度、文雅的审美追求。 第二章,周代礼乐文化中“和”的审美崇尚,首先对“礼”“乐”关系进行界定,然后对“和”进行诠释,既而通过对周代乐舞和周代诗歌的分析,来论述周代礼乐文化中“和”的审美崇尚。乐舞分为乐和舞,通过对乐器、音调、乐的管理、曲目的分类,大、小舞的划分以及《大武》的艺术形式,来证明乐舞“和”的审美崇尚;以“风”、“雅”、“颂”对周代诗歌“和”的审美崇尚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第三章,周代礼器中重文尚质的审美取向,首先对“文”与“质”的三个层次的含义进行梳理,即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华丽与质朴的关系,并对这三种关系进行界定。然后以玉器和青铜器为例,得出周代礼器文化中重文尚质的审美取向。第二节以青铜器的发展源流以及殷商青铜器艺术特色的对比来研究周代青铜器重文尚质的审美取向,第三节是以玉器不同的功能如“辨等”、“缘情”,玉的特质“装饰”和“质地”以及玉的工艺“琢”与“不琢”,来看周代玉器中重文尚质的审美取向。 结论提出研究周代礼仪文化对中国美学发展以及当代社会重塑民族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周代 礼仪文化 审美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3-092;K224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1
  • 第一章 周代“礼仪”所表现的“宜”之审美追求11-26
  • 第一节 “仪”通“宜”——“仪”与“宜”的涵义11-15
  • 第二节 周代士礼中“宜”之审美追求15-19
  • 第三节 周人“仪表”中“宜”之审美追求19-26
  • 第二章、周代礼乐文化中“和”的审美崇尚26-40
  • 第一节 “礼”“乐”关系与“乐从和”的美学思想27-32
  • 第二节 从乐舞看周代“和”的审美蕴涵32-36
  • 第三节 从诗歌看周代“和”的审美蕴涵36-40
  • 第三章 周代礼器中重文尚质的审美取向40-53
  • 第一节 “文”“质”的三层含义及在礼器中的灵活运用40-44
  • 第二节 周代重文尚质审美取向在青铜器中的体现44-48
  • 第三节 周代重文尚质审美取向在玉器文化中的体现48-53
  • 结语53-55
  • 注释55-59
  • 参考文献59-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志荣;;论《乐记》中的审美教育功能思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邱春林;;从“三礼”看先秦工艺的装饰观念[J];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10期

3 陈炎;;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794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94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b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