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休闲审美的第三境界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传统休闲审美的第三境界
【摘要】:休闲的第三个境界表现为"陶醉与超脱",或称超越性境界,是审美境界的最高层次。儒家倡导的"乐以忘忧,超越世俗",道家追求的"逍遥豁达,相忘于江湖",禅宗训诫的"不离不染,来去自由",都是追求精神的自由超脱,自觉实现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它们与西方在实现个体主义、人道主义、快乐主义和多元主义之下追求的"超脱"截然不同。儒、道、禅对休闲第三个境界的审美观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创造和谐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 广西外国语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关键词】: 休闲美学 美学境界 超越性境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休闲的美学视界(09XZX012)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同休闲的第一境界“休息与放松”和休闲的第二境界“愉悦和享受”相比,休闲的第三个境界表现为“陶醉与超脱”,是审美境界的最高层次。“陶醉与超脱”式的休闲境界,或称超越性境界,它不仅仅停留于体力与精力的“休息与放松”,不仅仅停留于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层面的“愉悦和享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德俊;;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刘康德;;刘安治国三要素:天、人与“器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金春峰;;《淮南子·主术训》的治国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潘家耕;略论大学生休闲教育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赵捷;;谈城市发展中的社会休闲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刘诗贵;肖凤仪;;农民工休闲生活的伦理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8 赵捷;郝楠;;社会休闲与社会和谐——合肥市中老年妇女社会休闲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张敏;;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薛伟善;;辽宁休闲体育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妍;;“大众传媒时间”观与实现休闲理想的悖论[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胡宇娜;曹艳英;;女性日常休闲时空特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3 刘媛媛;;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科学[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孟庆金;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保红;芜湖市大型企业员工体育生活方式与压力管理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启瑞;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朱春燕;上海市部分小区会所休闲体育开展现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梁慧;马克思休闲思想视角下我国休闲经济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晓峰;老子政治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锦宜;湘潭市城区农村务工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韩云;杭州市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新;;试论审美的艺术观——兼论艺术的人道主义及其他[J];学习与探索;1980年06期
2 陆梅林;为马克思一辩——关于人道主义的考察片断[J];文艺研究;1983年04期
3 吴宁;;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现代性——列斐伏尔的人道主义美学二题[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6年00期
4 杨胜利;;境界之美:儒、道早期主体性审美体验比较刍议——以孔子、老子为中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胡宗勇;;论改革开放初期人文知识分子的审美意识形态[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赖勤芳;;休闲美学的内在理路及其论域[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陈天庆;;美是造化自身的闪耀——马克思、海德格尔及后主体主义的理解[J];学术月刊;2007年12期
8 李爱军;陈曦;;休闲美学研究综述[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9 陆梅林;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J];文艺研究;1981年03期
10 丁学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一文质疑[J];文艺研究;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保春;;悟妙与审美论——西方美学背景下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转换[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钱雯;;道家美学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进;;论毛泽东的美学智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朱存明;;《手稿》与中国美学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丽丽;;“长河”的生态美与生态智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友文;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N];文艺报;2007年
2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3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王宏超;蔡元培的美育思想[N];光明日报;2005年
5 陈军;泰州学派:理性思考的美学蕴含[N];文艺报;2008年
6 袁济喜;从玄境到当下的六朝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路文彬;当下文化思潮中的伦理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平;王国维休闲美学思想[D];暨南大学;2006年
3 陶淑兰;总体性追求与审美乌托邦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浩芳;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审美属性[D];郑州大学;2007年
5 李红;中国传统诗教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智伟;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的人生“优存”意味[D];郑州大学;2005年
7 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D];武汉大学;2005年
8 毛少华;生命美教育论[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爱萍;试论生态美育[D];扬州大学;2006年
10 崔德博;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00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0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