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心理定势的双重性及审美超越
本文关键词:审美心理定势的双重性及审美超越
更多相关文章: 定势 审美心理定势 召唤意识 阻滞功能 审美超越
【摘要】:审美心理定势在审美心理活动着起着重要的作用,审美心理定势的发挥,不仅可以使审美活动更直捷,而且也可增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理解力,但是也应该看到,审美定势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使审美主体产生新的理解和联想,甚至阻抗和拒斥活跃、开拓、创新思维,从而对审美超越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因此,突破审美心理定势,产生什么超越,对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价值的生成,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作者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
【关键词】: 定势 审美心理定势 召唤意识 阻滞功能 审美超越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在文学或影视艺术创作领域,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艺术创作者总是倾向于表现某一主题,或是善于表达某一风格,抑或是其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出现一以贯之的文学现象。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王维的恬淡闲适与清新自然、李白的道风仙骨与豪放飘逸、杜甫的感世伤怀与沉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彦春;艺术创作与心理定势[J];电影创作;1998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亚;随感随想[J];当代电影;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辉;;实践美学若干问题再探讨——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赵建功;人的悲剧与审美超越──无限超越论初论[J];人文杂志;1994年05期
3 倪志娟;;论审美超越与宗教超越[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章辉;;对当前实践美学论争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谭容培;;审美理想的时代呼唤:生命的自由与生存的诗化[J];求索;2006年04期
6 陈全黎;;美学神秘主义批判[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杨春时;;审美超越辨正——兼答赵晓芳《后实践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一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莫付欢;;当代身体狂欢现象的后现代美学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06期
9 蓝国桥;;审美超越的根源到底是什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段吉方;文化审美与意义超越——论美学的当代形态及其意义[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2 谭容培;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管窥[N];光明日报;2004年
3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4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5 金雅 聂振斌;现代美学的基本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袁文丽;论阮籍的生存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5 黄晖;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振民;论庄子的悲情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志祥;论西美尔的生命美学[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8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9 岳永洁;道家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琳;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02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0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