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趣味何以变“坏”——现代媚俗艺术透视

发布时间:2017-09-17 08:05

  本文关键词:趣味何以变“坏”——现代媚俗艺术透视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趣味 坏趣味 媚俗艺术 享乐主义


【摘要】:审美趣味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审美趣味不断建构与流变的过程中,坏趣味即虚假趣味不断壮大,并在媚俗艺术盛行时期发展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通过对媚俗艺术的透视可以看出,媚俗艺术在自我实现中催化了"坏兴趣"的蔓延;其次,大众乐于接受这种"坏"趣味;最后,某些"艺术家"或制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引导甚至迎合了这种"坏趣味"。
【作者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关键词】审美趣味 坏趣味 媚俗艺术 享乐主义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对“坏”趣味的界定何谓“坏”趣味?如果追根寻源至古老的时代,这将是一种及其冒险的做法。因为在古代“坏”趣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是一种暂时性的个别现象。而事实上,“坏”趣味是随着“现代化”不断壮大的,尤其是在媚俗艺术盛行时期,“坏”趣味惯例化、系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5 郭小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J];书画世界;2010年06期

6 瞿华兵;;20世纪90年代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困境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文曼;;“为艺术而生活”——唯美主义的生活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非云华;;论诗歌之味与饮食之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9 鞠楠;;以情调代替情感——评王安忆《长恨歌》、《新加坡人》的得与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许婧;;浅论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媚俗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肖鑫;;“自律”启蒙的迟来与书法大众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何桂彦;;“新媚俗”绘画的三种类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高星;;转瞬即逝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锋”艺术家后期转型现象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8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9 王东东;;天真与世故: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前世今生——从西川、王敖的争论谈起[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孟远;;延安文艺:在创新中实践现代性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艳艳;人体在广告摄影中的应用及传播效果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徐兆武;生命·诗与思·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玉吉;;神经美学与审美趣味研究的转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傅修海;;趣味——情绪化审美思潮的崛起[J];文艺评论;2007年04期

3 田甲丙;;论消费社会中审美趣味的功利性和相对性[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高珊珊;;儒释道三教对唐代女性审美趣味的影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周旭;;审美趣味: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质[J];学术论坛;2011年02期

6 陈德献;;李泽厚美学思想中的儒道互补[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彭萍;;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陈德献;;理性与超越:李泽厚美学视阈中的儒道互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张宏梁;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趣味”的研究[J];文艺研究;1991年05期

10 吴斧平;评休谟审美趣味的标准[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3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4 陈康生;;毛泽东美学思想初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5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姚文放;;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平民主义美学[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7 朱存明;顾颖;;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现代性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岚;;新世纪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唐孝祥;;论建筑审美的文化机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N];解放日报;2006年

2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志荣;生活中的美学[N];新华日报;2007年

3 晓刚;在坚持中不断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姚文放;消费社会:审美教育何为?[N];文艺报;2008年

5 廖保平;“权力美学”流弊深深[N];法制日报;2011年

6 文洁华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教授 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美:身体与心灵交融的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曹晖;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10 邱紫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经验主义美学VS理性主义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2 黄仲山;权力视野下的审美趣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3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静;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闫峰;古雅在中国美学上的位置[D];暨南大学;2012年

3 王琴;互联网时代审美意识的嬗变[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4 李华林;性别中庸:当代中国身体审美活动的病理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袁梦雅;当今媒体特点及其对大众审美影响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6 敖玉楣;动漫艺术与中学生审美心理的建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苏绪丽;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8 翁海贞;趣味标准问题:休谟、康德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圣静;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刘樝;商品的审美价值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8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68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