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试论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

发布时间:2017-09-18 03:04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


  更多相关文章: 中华美学精神 感兴 真善美 感性与理性 意象与意境


【摘要】:"中华美学精神"是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对于当代中国的美学建设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尚未得到明晰的界定,而其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值得我们结合中国美学发展历程进行理解和阐发。尝试从四个方面描述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一是以"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为渊源,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有普遍性的感兴创作观念和宇宙生命感;二是真善美高度统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三是理性与感性的动态和谐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要义;四是超越模仿现实的意象与意境追求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表征。这里的尝试分析,只是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方面加以理解的。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关键词】中华美学精神 感兴 真善美 感性与理性 意象与意境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对于当下的中国美学理论建设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丰富内涵的命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领会其中的内涵。作为一种“精神”,它来自中华文明的远古,却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刘嘉伟;丛国巍;;^褪枰庀筇轿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商原李刚;自然主义政治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商原李刚;;“道治文化”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李华华;;从“道”的演变看三教融合[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浏;;论晚唐咏史诗的炼事与炼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侯会明;;如何全面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唐晓岚;季建乐;赵玮;;老子哲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路的启示——以江苏省金坛市上汤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平飞;;守死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7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翟丽娟;清初诗人宋琬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友权;现代高科技的美学精神[J];求索;1996年06期

2 王新勇;动与静──世纪之交美学精神的反思与展望[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朔方;美学精神:世纪末的承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吴功正;盛唐美学精神[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管载麟;选择与超越──评潘知常著《中国美学精神》[J];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6 云东辉;老树着新花——读《中国美学精神》[J];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03期

7 邵文东;审美素质、美学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关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方;重“生”的哲学与中国美学精神[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周继武;读朱存明《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黄玉顺;;夸父精神与女娲精神:中国文化精神与美学精神的神话象征[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1年0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毅;地域文化与成都美学精神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2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72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72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