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宋辽金元美学的平淡境界

发布时间:2017-09-19 09:12

  本文关键词:论宋辽金元美学的平淡境界


  更多相关文章: 宋元美学 生活世界 美的事件 美的理论 平淡境界


【摘要】:本文试图以全新的视角,以当代现象学的诠释方式,探索了中国美学史写作的新途径。文章认为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三个基本领域,即美的事件、美的思想和美的理论。美的事件主要是指美的形而下的生存样态或结构,包括日常生活的喜闻乐见之活动、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等等,亦即物质文化领域为主体的活动,但有别于当下所谓的"审美文化"。美的思想是指与美学相关的思潮,如理学、玄学、禅宗等。美的理论是指美学自身建构的理论系统阐释或命题,如意境论等。就其三者的关系而言,美的理论是美学史研究的核心,而美的思想是美学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美的事件则是美的理论和美的思想生长的最后根源,这也是当代世界美学研究的中心。在此,文章通过"诗文美学"、"书画美学"、"词曲美学"、"音乐美学"、"设计美学"等几个基本方面展示宋元美学的平淡境界追求。"平淡境界"大致以美的理论方式展开对宋辽金元美学问题的讨论。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关键词】宋元美学 生活世界 美的事件 美的理论 平淡境界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美学史》(马工程)重点教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JZDMG026 项目首席专家为张法教授,本人作为核心专家,承担宋辽金元部分的写作)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宋辽金元美学的主体是由两宋美学来代表的,两宋美学在对中华美学整体继承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提出了自己的时代追求,这就是平淡美学境界。一、诗文美学的平淡境界在宋初诗文革新运动中,梅尧臣就提出了平淡理论,“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其昌;;《营造法式》设计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J];创意与设计;2012年04期

2 龙建国;大晟府与大晟府词派[J];文学遗产;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崔文彬;;试论苏轼的排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岳五九;;薛能诗歌渊源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郑亮;;唐代叙事诗繁荣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周善超;;徐浩“遭遇”苏轼“不认师”现象之历史考察与探因[J];书画世界;2012年02期

7 周祖琳;;双重灯影——浅论苏轼咏史诗特点之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8 姚菲;;从“山川之秀美,而发于咏叹”谈起——苏轼山水诗再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刘倩;崔妍;;《庄子》对苏轼诗歌文学影响诹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方晓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苏轼写给苏辙的词看其兄弟间的情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2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3 郑瑞侠;;《楚辞·渔父》形象演变与解析[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平;;鲜卑诗人元好问文论思想中的民族基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卢敦基;李慈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章黎平;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桂红;苏轼尚“谐”诗歌的审美取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霞;辛弃疾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程伊杰;贾谊、晁错政论散文对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yN;北宋亭台楼阁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筱娟;历炼骏骨阅山川[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生活世界的审美形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刘悦笛;;“生活美学”建构的中西源泉[J];学术月刊;2009年05期

3 肖朗;;论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主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邵靖;王坤茜;王一然;王浩军;;对技术文明时代下技术美的反思[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4期

5 陈伯海;;“人诗意地栖居”:论审美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江海学刊;2010年05期

6 周丽云;韩晓云;;欧阳修美学思想四论[J];南昌高专学报;2006年05期

7 张政文;;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中的康德审美理论[J];哲学动态;2007年10期

8 张公善;;深情呼唤生活诗学——试论生活存在作为美学的一种新本体[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永清;简论生活世界理论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之间的关系[J];黄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张永清;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J];学习与探索;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观简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3 常旭e,

本文编号:880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80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e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