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与审美的范式融合及其内在逻辑——兼谈作为一种文化批评的“消费美学”
本文关键词:论消费与审美的范式融合及其内在逻辑——兼谈作为一种文化批评的“消费美学”
【摘要】:本文尝试通过对消费与审美之间关系谱系及其内在逻辑的清厘寻求建构一个"消费美学"的理论体系。在消费社会和审美泛化时代的双重语境下,同作为人类感性活动的消费和审美已经发生了"范式融合",而且这种融合关系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即表现为"消费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消费化"这一共时性的互逆过程,该过程在消费和审美的对象、方式、经验等层面都有显著体现。基于此种关系模式和当前的社会语境,可望在消费社会和日常生活审美化两种理论话语之间建构出一个跨学科的理论体系,这就是消费美学。消费美学沿循身体美学和生活美学的致思路径,但比后两者都有所突进,它不同于传统的精英主义美学,而是一种具有泛美学性质的文化批评模式。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消费 审美 范式融合 内在逻辑 消费美学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消费与审美或广而言之经济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跨学科的理论视角,“大审美经济”(丹尼尔·卡恩曼)1、“美学经济力”(金宣我)、“营销美学”(贝恩特·施密特等)、“商品美学”(W.弗里茨·豪格)等理论观念也被不断提出,但切实而深入地探索当代语境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江松;;“生活美学”是这样可能的——评刘悦笛的《生活美学》[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李金正;;论消费与审美的间离与复归[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3 鲁枢元;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J];文艺争鸣;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光;;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浅析陌生化手段在“聊斋形象”创作中的运用[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胡俐;黄春华;;浅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德胜;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J];文艺争鸣;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国安;消费美学初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郝青松;;前卫,还是庸俗?——消费社会与抽象艺术[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884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846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