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中的“审丑”再认识
本文关键词:审美现代性中的“审丑”再认识
【摘要】:美学史上"审丑"逐渐从"审美"的统治中分离,这与非理性主义的崛起有着重要关系。在审美现代性的语境中,"审丑"成为艺术家们对抗工具理性下"异化"的一种极端策略,即通过夸张、扭曲、变形等手法,暴露当代社会的异化与空虚,进而关注人的本质与存在状况、人生的意义与态度。
【作者单位】: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审丑 非理性 审美现代性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YYSZXB42在审美所主导的美学史中,作为对立面的“审丑”也一直存在。从古典时期的被排斥,到近代的“以丑衬美”,曾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审丑”一跃而成为现代艺术的醒目特征。犹如波德莱尔笔下那朵丑陋、邪恶、病态的花,追求失衡、碎片化、颠覆式的“审丑”也根植于“异化”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J];现代哲学;2011年03期
2 潘一禾;;从波德莱尔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5 谢琰;柏拉图“理念—灵感”说与吠陀“二幻”论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欧明俊;胡方磊;;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鲁勋洲;;徽州木雕的文化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旭峰;危机与创伤[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理解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陈瑞红;审美现代性中的纨绔主义[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3 陈瑞红;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文史哲;2004年01期
4 侯新兵;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钟芸梅;蔡元培与审美现代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侯新兵;;精神价值层面的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徐岱;范昀;;审美,另一个方向的回归——评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9 寇鹏程;;“浪漫”范式的缺失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症结[J];社会科学家;2008年02期
10 彭文祥;;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研究三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郑崇选;;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与缺失——兼及对当下文学发展的一种批评[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宋一苇;;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林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反思现代性:在审美的视野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姜涛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大);“踪迹”背后的位置[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金惠敏;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N];文艺报;2005年
6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7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果;中国新时期审美现代性问题讨论的述评与反思[D];山东大学;2014年
2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3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佳音;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斯达尔夫人美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田婷婷;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上海怀旧”[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任湘琴;《永别了,武器》中的审美现代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9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戴文静;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林语堂诗文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91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912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