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美育思想的渊源与逻辑
本文关键词:傅雷美育思想的渊源与逻辑
【摘要】:本文首先着重阐述傅雷美育思想的渊源:首先,中西哲学在源头上具有总体上的一致性;其次,在哲学的历史变迁中,双希文明造就了西方哲学的三重二元对立的特征,即情感与理性、理性与自由、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国哲学则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被赋予了美育化的鲜明品格。在美育化的中国哲学里没有以上所谓的三重对立,却也有着十分明显的缺陷。傅雷的美育思想即是以此为渊源,取长补短,融贯中西,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与实践。 其次以蒙培元所阐释的中国哲学的情感逻辑:情感---情感的理性化---情感理性的境界化----心灵境界的生活化----最终实现幸福,为核心理论资源,来阐述傅雷美育思想的逻辑:感性情感的熏陶---理智理性、情感理性的培养-心灵境界的提升----心灵境界外化为生活礼仪---美育的最终目的:求智慧,得幸福。从傅雷美育思想的逻辑中可以发现他解决中西、古今之争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傅雷 情感 理性 美育 逻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录8-9
- 1 绪论9-14
- 1.1 中西、古今之争9-10
- 1.2 傅雷思想的典型意义10
- 1.3 研究的必要性10-13
- 1.4 研究内容、理论依据13-14
- 2 中西哲学的起源、融通与变迁14-29
- 2.1 中国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起源的共通性16-21
- 2.1.1 中西方面临的问题的一致性16-17
- 2.1.2 中国儒家的解决之道17-18
- 2.1.3 儒家之道与西方哲人解决方法的相通之处18-21
- 2.2 简析西方哲学的变迁21-24
- 2.3 简析中国哲学的变迁及其美育品格的形成24-29
-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逻辑29-38
- 3.1 情感哲学的美育逻辑29
- 3.2 人是情感的动物29-30
- 3.3 情感的理性化30-33
- 3.4 情感理性的境界化33-34
- 3.5 心灵境界实现在生活行为中34-35
- 3.6 美育的目的:人生快乐的体验35-38
- 4 傅雷的美育思想与实践38-54
- 4.1 感性情感的熏陶38-41
- 4.2 理性情感、理智理性的培养41-45
- 4.3 心灵的境界化以及境界的提升45-49
- 4.4 境界外化为气象反映在日常生活的礼节中49-51
- 4.5 美育的目的:求智慧,得幸福51-54
- 5.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后记57-60
- 作者简介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琳琳;;魏晋玄学人格美育思想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2 郭辉璇;;该中国哲学登场了?[J];社会观察;2011年09期
3 王雅洁;;“文化自觉”与中国哲学“出世”“入世”观的对应[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4 段然;;《论语·侍坐》篇中孔子的美育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文史哲》2009年“年度名篇奖”揭晓[J];文史哲;2011年04期
6 冯刘飞;;生命的体验——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漫谈[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7 丁国凯;;浅谈中国哲学对汉代隶书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8 王馨;王立新;;论中国哲学最初的“被”冷遇[J];学术界;2011年08期
9 余卫国;;中国哲学的深层结构和方法论意蕴[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10 王馨;王立新;;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哲学[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文;;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与重写中国哲学史[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魏长宝;;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焦虑[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许苏民;;明清之际中国哲学的突破[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沈幼琴;;中国哲学和可持续发展——冯友兰“天地境界”研究[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冯友兰;;怀念金岳霖先生[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6 姚春鹏;;中国哲学与中国医学[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锡蓉;;对“哲学”另一取向的追问——兼及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楼宇烈;;唤醒“自然合理”的中国文化主体意识[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魏冬;;本体歧义与虚气之争:张载哲学本体论研究刍议——兼论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基本定位[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乐;谢晴宇;孟庆刚;;中国古代哲学影响下的中医思维方式[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志辉 书评人;挑战学界关于中国哲学起源主流观点[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李维武;探索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N];光明日报;2011年
3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周浩翔;从更广阔视域理解中国哲学[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美国雷德兰兹大学哲学系教授 姜新艳;中国哲学在西方被边缘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景海峰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教化:理解中国哲学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郑艺伟;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郑飞 实习记者 王海锋;史与思:中国哲学的当代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存山;谈谈中国哲学的特殊性[N];人民日报;2009年
9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蒋国保;超越与回归的悖反[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杨海文;中国哲学“学科”的“身份”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3 张东鹏;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D];山东大学;2012年
4 THEO A. COPE;儒学中的“诚”及其在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中的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D];南开大学;1994年
7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何宗旺;蒋维乔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云江;大乘佛学的融摄与超越[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郑秋月;以杜维明和成中英为例的波士顿儒学与夏威夷儒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高阳;傅雷美育思想的渊源与逻辑[D];浙江大学;2011年
2 梅剑华;活着的传统、死去的肉身[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可吟;《鬼谷子》中蕴含的逻辑思想[D];河南大学;2007年
4 赖成彬;洪谦与中国哲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晶;论牟宗三的哲学观[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晓华;中西方设计哲学之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7 罗萍;从哲学思维角度思考“李约瑟问题”[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杜晋芳;丰子恺美育思想及美育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卢艳杰;傅雷美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力澎;试论“中国哲学的史”与“在中国的哲学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3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9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