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现象学时间性视野下当下身体美批判:从向死而在到避死无终

发布时间:2017-09-28 21:10

  本文关键词:现象学时间性视野下当下身体美批判:从向死而在到避死无终


  更多相关文章: 身体美学 现象学 本象身体 向死而在 避死无终


【摘要】:现象学时间性(内时间意识)是通过滞留——原印象——前摄实现的。由现象学的时间性对身体进行考察得出身体作为从现象学走向存在论分析上的此在本象身体向死而在的特质,具有生成性和本真性。与现象学时间性还原下的本象身体相比,大众文化中的本象身体表现出避死无终的特质,即此中身体迷恋身体的青春生殖段,不是生成和发展的,而是凝滞的,具有凝滞性和非本真性。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身体美学 现象学 本象身体 向死而在 避死无终
【分类号】:B516.52;B834.3
【正文快照】: 时间性和意向性一样,是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基础性概念。胡塞尔通过现象学的时间性分析批判了钟表式客观性现存的传统时间概念,提出了建立在内时间性意识基础之上的滞留和记忆中的生成性时间概念。时间性不仅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始基之一,更是我们着手进行身体的现象学还原、反思、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德生;;胡塞尔对主客观时间关系的确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焦宝乾;;法律意义世界的进入与困惑——谢晖著《法律的意义追问》读后[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4 梁国伟;薛永增;;数字家庭影院: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重构的观众身体空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陈挺;;黑格尔哲学视阈中的“反思”及其效应——兼论胡塞尔的“现象学反思”[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王敏;;回归日常生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7 晏辉;;中国价值哲学:心路历程、理论困境与现实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王会平;张国钧;;论哲学作为生活观的理论意义[J];长白学刊;2007年01期

9 蔡先金;;大学美育论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4期

10 杨赫姣;;论先天范畴作为知识的合法性根据——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知性部分的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对两种文化的融合[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南n\;;历史行动或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从后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4 周琦;;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生态伦理与伦理对策[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孙承叔;;回到生活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革命转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6 田原;;物象与体验建构形式之流变:园林、博物馆到电影院——一种艺术本体论及其文化逻辑的新考察[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7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鲍俊晓;;萨特论现象学意向性理论[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顾炯;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忠利;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进;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思佳;母语习得的方式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琳琳;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韩鸿伟;苏轼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瑞;“互文性”视阈下的当代影视改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佳;赛博空间中的主体性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10 刘洋;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e,

本文编号:938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38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