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感的本质及其层次划分
本文关键词:生态美感的本质及其层次划分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美 生态系统 审美主体 情感态度 审美过程 层次划分 和谐 价值取向 生态价值观 生态审美
【摘要】:生态美感的本质是作为生态系统因子之一的审美主体在对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审美观照时,因主体的生命节律与客体被感知的生命节律、或主体先在的情感态度与客体被感知的情感价值取向在审美过程中达成共振和谐,从而引发主体心身愉悦、欣喜、舒畅、怡然自得等感受。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由于主客体之间所达成的这两种共振和谐,无论在生成方式,还是在最终结果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对这些差异的区分,恰好是生态美感层次划分最理想的视角。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生态美 生态系统 审美主体 情感态度 审美过程 层次划分 和谐 价值取向 生态价值观 生态审美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一、生态美感本质的一般涵义所谓的生态美感,是指在生态审美过程中作为生态系统因子之一的审美主体对作为审美客体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构成因素进行审美观照时因主客体在生命节律或情感态度方面对应和谐所导致的主体的愉悦、欣喜、舒畅、怡然自得等感受。那么,在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艺鸣;;《诗经》、《楚辞》自然审美情结的当代意义——读李金坤《风骚比较新论》的启示[J];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刘海燕;;和谐生态美:一个四十三年前的梦——读汪曾祺的代表作《受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胡晓文;;为自然而歌 为生态而歌——刘湛秋诗文的生态美学倾向[J];语文学刊;2008年13期
4 曹瑞娟;;宋代山水诗的生态美韵[J];名作欣赏;2011年05期
5 李彦艳;;浅谈《庄子》中的生态美[J];沧桑;2008年01期
6 马余平;;构建大学生“和谐”价值取向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年20期
7 黎明;论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的生态美[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杨磊;;文化新概念与传统汉文化的指归[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蔡建萌;;规则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课中的渗透——对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思考[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6期
10 黎明;论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生态美[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重构医疗秩序和谐医患沟通[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郑世武;拾兵;;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需水量探讨[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3 聂振斌;;中国古代文化的生态美思想[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凌;;化工火灾中消防废水和化学溢流引发的水生生态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程永照;;要着力搞好和谐学术生态的建设[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清海;魏德生;徐清云;;辽宁省盘锦市稻田养蟹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7 戴方喜;许文年;陈芳清;;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豆威;王文琪;徐永强;王进军;;不同生态系统中紫茎泽兰的时间配置及数量特征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江涛;;西部大开发中改善沙漠生态系统的对策思考[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宋辉;刘忠辉;;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和发展[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尊海邋王浚杰;全程绿色 共筑“八闽NO.1”[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风元;京西明珠生态美 四季青乡小康福[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宜春市旅游局局长 林高兴;评“生态美镇” 树旅游品牌[N];宜春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林兴亮;云和北溪大桥建设留住了生态美[N];丽水日报;2008年
5 周瑾亮;共建生态城 共享生态美[N];常州日报;2007年
6 首席记者 孙娅邋通讯员 柏斌;石林年投千万建“生态美县”[N];昆明日报;2008年
7 敏彦萍;碌曲全力打造生态美县[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坤;莱钢绘就生态美图[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坚持走生态美区的发展道路[N];塔城报;2007年
10 ;暏山——天下福地 京九明珠 生态美镇[N];宜春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梅;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与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陈梦;森林生物多样性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焦树英;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对不同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发明;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黄兴国;稻鸭生态种养对稻、鸭生长与营养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朱仲元;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蒸散发模型与植被需水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7 周承聪;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9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10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娜;人造生态景观的人文性和景观性[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李俊杰;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栾经光;论国际商事仲裁的价值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万玮芸;生态美及其价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皮红莉;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及其恢复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红燕;稳定碳、氮同位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无定河、黄东海生态系统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赵俊杰;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生态系统的构建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周积果;河流恢复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喻国军;基于能量的统一的宏观和微观的生态系统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朱新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8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3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