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王夫之美学的审美意象理论

发布时间:2017-10-03 06:32

  本文关键词:王夫之美学的审美意象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观照 审美意象 审美感兴 意象理论 美学思想 美学体系 审美主体 诗歌意象 中国古典美学 现量说


【摘要】:正王夫之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典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代表。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审美意象理论为核心的美学体系。他认为诗歌意象的本质是对自然美的真实反映,是"情"与"景"的相融与统一,这种内在的统一是通过审美感兴来得以实现的,审美感兴又是建立在审美观照的基础之上。即王夫之诗歌审美意象理论包含审美观照的现量说,审美感兴的兴会说和意境论。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审美观照 审美意象 审美感兴 意象理论 美学思想 美学体系 审美主体 诗歌意象 中国古典美学 现量说
【分类号】:B249.2;B83-092;I207.22
【正文快照】: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典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代表。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审美意象理论为核心的美学体系。他认为诗歌意象的本质是对自然美的真实反映,是“情”与“景”的相融与统一,这种内在的统一是通过审美感兴来得以实现的,审美感兴又是建立在审美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彬;无意识心理活动与科学创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蔡厚勇;;大学文献信息检索课主体创造力资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祖燕飞;祖健;;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贺长元;;开发全民创意: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定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徐秀芝;试论修辞中的远程比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涂小琼;艺术形式与视觉真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高岭;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象征寓意和氛围象征功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熊淑英;;意会知识显性化的意义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9 吴林博;;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0期

10 张莹;谢惠松;;高校体育课程创意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存明;;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方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姚全兴;;审美思维教育: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肖安宝;;资源创造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晓菲;开放环境下的选择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D];复旦大学;2003年

6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8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红;表情达意与心灵润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鹏;关于设计中如何进行主动视觉思维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红亮;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的主体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金;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芳;云南瓦猫的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刀青原;阿昌族户撒刀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攀;生存系统的社会性设计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董昌秀;格式塔异质同构论视域下的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熊华娜;从苗文化原型到“人性的神庙”[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光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挺身式跳远教学运用创意教学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张浩;刘道玉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文侠;;放翁回忆词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2 钱鸿瑛;试论“词无达诂”[J];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3 卢珂;;《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怀及相关审美意象[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闫长红;鄂晓萍;;《野草》审美意象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崔晓黎;;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6 马慧茹;;当代回族小说中的审美意象与精神追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汪莉;论贾平凹散文的审美意象及其特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岩;;从审美意象看中国古典诗歌“意在言外”的艺术[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S1期

9 杨海涛;;唐宋词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意象[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02期

10 熊婕;;鲁迅小说审美意象的互文性特点[J];语文学刊;2009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兴良;;金圣叹美学思想在评点《水浒》中的体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车晓彦;;崇高壮美 气贯长虹——毛泽东诗词概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3 童向飞;;唱和词与文学的交际功能[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韩晓光;;杜甫诗歌中的特殊名词词组及其表达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吕美生;;论桐城派与程朱理学[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章继光;;李白与佛教思想[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7 赵永康;;浅议古代月景诗的表现手法引发的历史文化思考[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维麟;;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文学的开放性和多元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於可训;;新世纪文学研究断想[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10 赵联成;;世纪末的回眸——新中国报告文学发展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谢榛论诗的审美感兴[N];光明日报;2005年

2 刘起林;当前文学审美气象问题[N];文艺报;2007年

3 罗金沐;生命的海拔有多高[N];文艺报;2011年

4 王卓斐;穿越历史文化的时空:诗人顾彬与《世界的眼泪》[N];文艺报;2009年

5 欧阳黔森;献给走江人的诗[N];文艺报;2010年

6 徐肖楠;大山深处的生命回响[N];文艺报;2009年

7 聂茂邋龙斌春;英雄视界中的赤子之心[N];文艺报;2007年

8 张丽军;向想象中的满地庄稼走过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龚殿舒 康志刚 杨立元 史晓丽 王运卿;以灵性笔绘清纯心[N];河北日报;2002年

10 吴玉杰;给文学成功以审美解读[N];辽宁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丹;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时的意象转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田宏宇;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联;魏禧文学思想考论[D];辽宁大学;2007年

4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5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侯文学;淑周楚之丰烈——扬雄作品的文化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艳红;唐诗丝绸物事及其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建新;楚辞意象之构成考论[D];上海大学;2010年

9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辛衍君;唐宋词意象的符号学阐释[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明静;古典文学中芙蓉的审美意象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卢杰;张岱散文中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6年

3 盛学玲;苏轼“尚意”美学思想浅探[D];山东大学;2008年

4 童尚兰;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意象的文化意蕴[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5 时宏宇;巴金小说美学思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原军慧;黄庭坚题画诗中的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周扬;桓谭文艺及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元;王夫之诗歌创作论主客体辩证[D];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

9 严家凤;民间主题统摄下的审美意象[D];安徽大学;2010年

10 房绍伟;莫言小说意象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63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63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2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