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
本文关键词:论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
【摘要】:美术学不同于美学,美术学与美学各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美术学包括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技术及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批评四大部分。而美学则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以及美学的分支学科,如文艺美学、比较美学、实践美学等。美学更多的是属于哲学思辨的范畴,所以,有时"美学"又被称为"艺术哲学"。对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行有效把握,对促进两个学科发展非常有益。
【作者单位】: 萨凡拉设计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 美术 美术学 美学 关系
【分类号】:B832.1
【正文快照】: 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学界很少论及,在笔者看来,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十分重要。认真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美术学与美学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刻把握,对美术学与美学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促进两个学科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一、美术学与美学的区别美术学不同于美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索松华;;关于美学对象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01期
2 黄大德;“美术”研究[J];美术研究;2004年02期
3 刘纲纪;略谈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J];美苑;2003年02期
4 陈池瑜;美术学的研究对象——兼论美术批评、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的区别与联系[J];美苑;2003年02期
5 袁宝林;;反思外国美术研究[J];美术观察;2006年12期
6 高尔太;美学研究的中心是什么——与蒋孔阳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1981年04期
7 蔡毅;论新时期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研讨演进及其总体把握[J];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陈元贵;浅论康德对克罗齐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江守义;刘欣;;“纯正的趣味”:朱光潜的批评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宁川;;简政珍:意象维度中的哲与智——一位台湾中生代诗人的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金松林;;通俗化·本土化·生活化——当前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张晓刚;凌继尧;;意象美学的澄明之境——读叶朗的《美学原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王文革;刘同军;;中国传统悲剧中的命运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王文革;;“不求甚解”解[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王昌树;;如何准确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段然;;《论语·侍坐》篇中孔子的美育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丛琳;生命向着诗性敞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徐立;20世纪前期(1912-1937)上海粤籍美术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季春燕;论艺术班的诵读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3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蕴如;演奏直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乔宇沫;论我国当代动画电影中丑的形象塑造[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纯珍;中国门神画艺术语言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喻俊;美学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田径课程的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玲;从中西文学与音乐的关系看文学与音乐欣赏中的互相渗透[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戚顺欣;论吴德旋“清雕琢”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绪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庞安福;;略谈美学的研究对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2 毕克官;近代美术的先驱者李叔同[J];美术研究;198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大柔;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关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高华平;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真”范畴——兼谈中国古典美学中真、善、美的关系[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徐清泉;审美文化、美学及其相互关系刍议[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4 廖少华;简论社会美的基础与综合要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3期
5 栗永清;;美学“逻辑起点”刍议——兼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关于逻辑起点问题之争[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6 胡江飞;;从表现主义发展看表现主义艺术与表现主义美学[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杨修品;爱便是美[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马开吉;关于“和谐”意旨的解说[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9 胡家祥;寻真·持善·求美——谈谈真、善、美[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翟洪涛;简论祟高与丑的关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家祥;;谈谈真、善、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黄水婴;;《论“审美无利害”在中国美学中的变异》概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朱印海;;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政治意识比较分析[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向峰;;《手稿》的美学解读[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8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郭定国;;论审美与做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 彭锋;美学在多样性中重新定向[N];光明日报;2010年
3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4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5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张晶;审美文化的现代性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钱竞;一位在左翼营垒中具有独立个性的美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10 曾永成;“充实之谓美”的本义阐释和美学问题[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成帅;从身体哲学到身体美学[D];扬州大学;2013年
5 史磊;新中国美学课研究(1949-1965)[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建平;“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10 余锐;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昭;论移情与审美欣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苏轲;审美价值与情感本体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崔涵潇;韦尔施美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D];山东大学;2011年
4 舒铁;《论语》中的诗乐——论孔子美学的实践性和整体性[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瑞奇;倥偬廿载,浮沉三纪——陈望道美学思想评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志;苏珊·朗格美学思想初探[D];延边大学;2010年
7 李华;周来祥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陆赢赢;论朱光潜对克罗齐“直觉说”和“文艺伦理观”的接受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石白茹;现代西方美学之“丑”概念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10 高阳;吕o偯姥Ю砺厶逑笛芯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6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6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