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毋庸置疑,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文学家,其创作的一系列散文集、小说集、翻译文集是对他全部生活和艺术经验的概括及总结,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美学思想,囊括了哲学、宗教、礼仪、饮食、书法、绘画等多种文化艺术内容。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度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大概正是由于林语堂与当时社会主流话语和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态度,使得他在文学史和阅读者那里收获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而最让人钦佩的是其美学思想所体现的对于生活艺术感性至上的审美价值观。纵观林语堂的文学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生活艺术是其思想文化观念的核心和落脚点。本文通过对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理论阐释,旨在揭示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和丰富内涵。本论文在立足生活美学的学术视角下,探究和解读林语堂生活美学审美文化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文化内涵和特点以及对当下人的生活美学理想所以具有的文化反思和现实意义,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对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进行当代解读。首先从当代生活美学的繁荣、林语堂文学思想与当代生活美学观念的契合谈起,梳理了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孕育的基础;第二章主要介绍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形成的理论资源与现实基础,从西方哲学美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时代境遇及作家自身经历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和重点。第三章重点论述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建构,主要从自我表现的信仰、自由主义立场的坚守、生活艺术论的倡导、幽默风格的批评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建构;第四章主要从生态意识、社会态度、人生哲学、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审美五方面深入解析了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人生智慧与行为实践;第五章从生命存在的喜悦与生命意识的困惑等视角来探究日常生活美学在当下的接受与批判,进而反思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文化价值与现实启示。一方面,他的思想观念对当时和当下人的生活美学理想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林语堂文学创作对当代文学大众化世俗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接受与批判。
【关键词】:林语堂 生活美学 思想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3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5
- 0.1 问题缘起与研究现状10-12
- 0.2 生活美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12-13
- 0.3 林语堂生活美学研究的意义价值13
- 0.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5
- 1 生活美学理论与林语堂文学思想的当代解读15-24
- 1.1 当代生活美学的勃兴与可能15-18
- 1.1.1 社会语境: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大众文化的繁荣15-16
- 1.1.2 大众文化心态:通俗性与消费性16-17
- 1.1.3 审美精神的重构:生活化与平面化17-18
- 1.2 生活美学思想的理论阐释18-22
- 1.2.1 西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接受与重释:审美与“生活”的抹平18-20
- 1.2.2 从传统美学到当代生活美学:生活性向世俗性的变迁20-21
- 1.2.3 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娱乐性与学理性的对立21-22
- 1.3 林语堂文学思想与当代生活美学观念的契合22-24
- 1.3.1 人生艺术化:主体性灵的审美期待22-23
- 1.3.2 幽默自然:闲适文学的雅俗共赏23-24
- 2 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孕育:中西合璧的学养与现实生活的积淀24-36
- 2.1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借鉴汲取24-28
- 2.1.1 西方表现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表现即艺术”24-25
- 2.1.2 欧洲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的浸润:“情感表现说”25-26
- 2.1.3 基督教文化的耳濡目染:人道主义的情怀26-28
- 2.2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融会贯通28-31
- 2.2.1 儒道哲学的杂糅:中庸与智慧28-30
- 2.2.2 公安“三袁”的熏陶:性灵说30-31
- 2.3 生活背景的滋养与感召31-36
- 2.3.1 时代环境:身逢乱世中的文化反思31-32
- 2.3.2 地域文化:闽籍学者的开放与博学32-33
- 2.3.3 家乡意象:山地人生的自然与温馨33-36
- 3 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建构36-48
- 3.1 自我表现的信仰:个人性灵之表现36-38
- 3.1.1“性灵就是自我”的文学宗旨36-37
- 3.1.2“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艺术表现37-38
- 3.2 自由主义立场的坚守:“自由空气”之中的格物穷理38-40
- 3.2.1 个体本位与主体自由的尊崇38-39
- 3.2.2“思想自由”与“行为不自由”的论辩39-40
- 3.3 生活艺术论的倡导:“与人生合一”的“真艺术”40-43
- 3.3.1 闲适:“纵横议论捭阖人世”的“可无可不无”40-42
- 3.3.2 近情:“怡养性情有关人生”的“庸见”42-43
- 3.4 幽默闲适的风格:谑而不虐的态度与批评43-48
- 3.4.1 针砭时弊:庄谐并出的立意43-44
- 3.4.2 反讽与婉曲:新颖机智的妙语44-46
- 3.4.3 宁静以致远:自然冲淡的韵味46-48
- 4 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人生智慧与行为实践48-65
- 4.1 生态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48-51
- 4.1.1 天人合一:热爱生命、亲近自然的“无为”48-49
- 4.1.2“田园记忆”:都市生活的闲适隐逸49-51
- 4.2 社会态度: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共存51-54
- 4.2.1“中庸和谐”的处世之道51-52
- 4.2.2“有不为”与“国事亟矣”之间的困惑52-54
- 4.3 人生哲学:个体存在的自由意志与宗教情怀54-58
- 4.3.1“逍遥子”与立身处世的超越自由54-55
- 4.3.2 君子人格与至情至性的“合情合理”55-56
- 4.3.3 异教徒与基督教的“亦耶亦孔,半东半西”56-58
- 4.4 爱情婚姻观:爱在现实的理想中58-61
- 4.4.1 传统婚姻与现代爱情的兼容并蓄58-60
- 4.4.2 健康、独立、解放的女性存在意义60-61
- 4.5 日常生活审美:幽默的心境与本真的品味61-65
- 4.5.1 乐天达观的自足自在与宽容闲适62-63
- 4.5.2 诗性灵气的真善美与“苦中作乐”63-65
- 5 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文化反思与现实启示65-77
- 5.1 “两脚踏中西文化”:生命存在的喜悦与生命意识的困惑65-73
- 5.1.1 自我存在的价值与个体精神的逍遥自适65-67
- 5.1.2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心灵体验的诗意感悟67-69
- 5.1.3 亦中亦西的兼容并蓄与“一团矛盾”69-71
- 5.1.4 感知美享用美的“闲适之乐”与理性审视71-73
- 5.2 “诗意地栖居”:日常生活美学的当下接受与批判73-77
- 5.2.1 世事从容的思考:感性体验的追求与超越73-74
- 5.2.2 个体自由的追问:笑中含泪的悠闲与反思74-75
- 5.2.3 生活审美的探索:世俗享乐的轻松与肤浅75-77
- 结束语77-78
- 参考文献78-81
- 致谢81-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富兴;;“生活美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艺术评论;2010年10期
2 刘悦笛;;“生活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J];艺术评论;2011年04期
3 徐承;;《生活中的美学》简介[J];美育学刊;2012年04期
4 刘玉梅;;中国当代生活美学研究综述[J];前沿;2012年18期
5 王确;;生活美学的多元对话——“新世纪生活美学转向:东方与西方对话”国际研讨会综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赵禹冰;;“新世纪生活美学转向:东方与西方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讯[J];探索与争鸣;2012年12期
7 刘玉梅;;当代中国生活美学语境中的“生活”辨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蒋勋;;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美——生活美学的起点[J];书摘;2007年02期
9 本刊编辑部;;盛年女性生活美学[J];花样盛年;2013年07期
10 仪平策;生活美学:21世纪的新美学形态[J];文史哲;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国际美学协会五位总执委之一 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刘悦笛;以“生活美学”革新当代艺术观[N];中国艺术报;2012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3 刘悦笛;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林娟;那些被生活美学点化了的乡村[N];福建日报;2013年
5 何方中;生活美学:品质的基石(下)[N];中国经营报;2012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于雪;日常生活美学[N];深圳商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丛坤赤;林语堂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兰兰;当代中国生活美学本体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王强;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亓吉亮;革命语境下的“生活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雪;马克思美学视野下的当代生活美学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莉萍;中国美学中“生活性”审美特征向当代“生活美学”的演绎[D];山东大学;2012年
6 谢晓兰;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晓俊;李渔生活美学初探[D];中南大学;2012年
8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9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7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