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活力因相说——重思中华美学精神的绵延机能

发布时间:2017-10-06 06:20

  本文关键词:活力因相说——重思中华美学精神的绵延机能


  更多相关文章: 天人相合 活力因 本体相 应用相 成果相


【摘要】:从实用活力论角度看,中华美学精神的活力因相或生命力因缘特性,关乎其绵延、创化与发展的原因、根据与机能。此活力因内含三相,即本体相(体)、应用相(用)与成果相(果),从而组成彼此关联的内在结构。从因果律观之,这一结构涉及外显与内隐两个向度。其外显向度基于艺术实践,因循依体致用、化用为果的理路;其内隐向度基于认知逻辑,形成由果识用、由用知体的过程。这两个向度既应和"体用不二"的法则,也符合体用果三位一体的原理。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天人相合 活力因 本体相 应用相 成果相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研究中华美学精神,不只是从知识考古学角度去挖掘其生成语境与历史传统,更要从实用活力论角度来透视其绵延流变与因革创化。通常,前一类研究囿于典籍,多成旧忆,具有博物馆式展示价值,其趋于固化的思想资源,很难与现代艺术实践与审美智慧产生有机联通。后一种研究侧重流变,可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郁乎;;从“师山川”到“师天地”——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J];文艺研究;2008年04期

2 陶悦;;牟宗三“体、用、果”三位一体的理论架构[J];哲学研究;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姚爱斌;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自由尺度的双重缺失——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凤文学;;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焱;;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之生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威兵;;试论秦汉庄学和中国艺术精神之关系[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金丹元;;深入思维层次比较中西艺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吾淳;;略论中国古典乐论中谐和审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陈友军;;略论电视剧收视率与艺术审美价值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7 包兆会;;道家、道教对基督教的启发[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8 彭锋;;“道”的美学阐释[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9 李祥林;;中国画的尚简精神[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10 任昕;;庄子思想与中国绘画精神——兼谈中西绘画差异[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5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徐广伟;东北渔猎先民原始图符纹饰在赫哲族中的传承与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月;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形神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永荣;林泉之心 缘情写意[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毓君;和谐之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悦;;牟宗三智的直觉思想的认识论维度[J];北方论丛;2013年05期

2 方闻;张郁乎;;石涛《归棹》册页研究[J];民族艺术;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振武;本体及相关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08期

2 景爱;;关于长城附属设施调查的有关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3 图雅;蒙汉比喻思维的民族特色[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汪政 ,晓华;批评的本体相位[J];当代文坛;1987年03期

5 郭铁良;怎样写,记叙文体语言才生动[J];新闻与写作;2001年06期

6 张国东;也要注意月亮背后的云彩——谈衬托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05年02期

7 周达生;比拟的定义——兼论比拟的成分[J];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保军;;关于新闻本体的几个基本问题[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2 王连诚;马强;;基于概念权重的本体相似度计算[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文晶;李茹;宋小香;;基于汉语框架知识库的旅游信息问答系统设计[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汪政;晓华;;批评的本体相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5 董金刚;;宝钢边裂、翘皮分析[A];第六届连续铸钢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组 仲茜邋李涓子;语义Web中的本体建立技术[N];计算机世界;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松涛;模块化本体建设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璐;基于变化管理的本体协同开发方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志慧;UML类图转换到OWL DL本体的一种形式化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1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81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3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