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文化批评”的美学——审美人类学的特征、问题与当代发展
本文关键词:走向“文化批评”的美学——审美人类学的特征、问题与当代发展
【摘要】:综合中国的现实经验和西方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当我们试图以"审美"为视角切入当代社会的文化问题时,需要用更加开放的态度扩展"人类学"的关注领域,使审美人类学走出学科地位边缘化和研究对象边缘化的局限,成为兼具实证基础,又有广泛适用性的"文化批评"美学。应当在"文化批评"的启发下,从具体概念范畴层面加强理论建设,在研究对象方面拓宽视野,使理论进一步占据学术主流,使研究更加有效地直面社会现实。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文化批评 审美制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15ZDB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早期中国歌谣运动的美学反思”阶段性成果(12CZW016)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审美人类学的理论语境又如同空中楼阁,在解释具体丰富的审美现象和发挥审美能动作用时往往力不从心。归根结底,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一方面已经以康德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美学应被看做西方哲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挑战和瓶传统与现代化进程相交汇的产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杰,彭兆荣,覃德清,苏东晓;审美人类学三人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丁来先;从审美幻象到审美人类学——王杰《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读后[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5期
3 王杰,叶舒宪,覃德清,海力波;探寻文化的审美尺度——审美人类学与文化建设四人谈[J];南方文坛;2003年01期
4 郑立峰,邱冠;审美人类学之我见[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冯宪光,傅其林;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王建民;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丁来先;自然美的视野与审美人类学学科的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户晓辉;审美人类学如何可能——以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向丽;;走向跨学科的美学研究——近年来审美人类学研究综述[J];民族艺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丁来先;;审美人类学中的“审美”问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2 覃守达;;黑衣壮审美人类学研究及其开发应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张利群;;论中国古代审美人类学资源的利用[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4 覃德清;;作为审美人类学理论潜源的后现代精神[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5 杨丽芳;;民族美学与审美人类学的联系[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6 潘琦;覃国康;傅磬;王杰;东西;杨海燕;常剑钧;张燕玲;凡一平;刘春《桂林晚报》;;广西文艺现象与审美人类学研究[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7 王杰;海力波;;列维-斯特劳斯与审美人类学[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8 ;《东方丛刊》2001年总目[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9 张玉能;;审美人类学与人生论美学的统一[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吴运亮;审美人类学:美学问题田野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向丽;审美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杨家友;读《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N];文艺报;2006年
4 王杰;“黑色美”的发现及挖掘[N];广西日报;2004年
5 向丽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激活美学对现实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丽芳;怀尔弗里德·范·丹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曹婷如;怀尔弗里德·范·丹姆的审美人类学方法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大德;瓦尔特·本雅明的灵韵理论与其审美人类学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0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9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