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范畴命题与致思路径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范畴命题与致思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梁启超 美育思想 情感教育 趣味教育 生活艺术化 人生论
【摘要】:梁启超是中国现代美育第一代重要的开拓者与代表人物之一。他将美育理论建设与人生审美建构相统一,以人格美化和人生关怀为中心,倡导"情感教育"与"趣味教育",并从前期的艺术"移人"到后期的"美术人"建构,逐渐由对美育的社会功能探讨转向人文价值探寻,叩问了由生命之"迸合"到"生活的艺术化"的诗性超越之径。其思想学说不仅具有鲜明的个体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引领创化了中国现代人生论美育的民族情韵。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关键词】: 梁启超 美育思想 情感教育 趣味教育 生活艺术化 人生论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生论美学与中国学派”(项目编号:13BZW025)阶段性成果 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专项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梁启超虽然不是第一个引入与使用“美育”概念的学者,但他和蔡元培、王国维无疑都是中国现代美育第一代重要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中国现代美学是在西方美学的直接推动和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学术发展的现实需求下孕生的。中国现代美学的进程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J];文艺争鸣;2008年03期
2 胡健;茅春柳;;情感与人生——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贺利娜;;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探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王元骧;;梁启超“趣味”说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意义[J];文艺争鸣;2008年03期
5 吕梁;;梁启超“趣味”美学之思[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方红梅;;关于完整人与趣味人的构想——席勒与梁启超美育思想之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7 朱晏;;20世纪早期我国以“立人”为核心的美育思想[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徐碧辉;;“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10期
9 刘向信;;“立人”:中国现代人本主义美育思想的价值追求[J];文史哲;2006年03期
10 邱嵘;;梁启超美育思想探析[J];湖南农机;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胡健;;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朱存明;顾颖;;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现代性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张正江;;蔡元培美育哲学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徐碧辉;;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情感教育[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刘彦顺;;论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王旭晓;;梁启超“趣味教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林正范;;序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刘悦笛;;现代性视野内梁启超的“社会美学”——兼与齐美尔的“社会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2 周星;美育应走向审美情感教育[N];学习时报;2006年
3 聂振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老愚;北京人上海人的眼神让我害怕[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6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美学家 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杜书瀛;颇有特色的现代美学文献选编[N];文艺报;2009年
8 金雅 聂振斌;现代美学的基本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清聚;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寒曦;梁启超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萌;梁启超趣味美学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秋艳;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意识形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任亚军;中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李高阳;傅雷美育思想的渊源与逻辑[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杜晋芳;丰子恺美育思想及美育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满达;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马冰初;席勒美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薇;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浅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95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9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