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的本质问题不容置疑——答李志宏教授

发布时间:2017-10-09 03:24

  本文关键词:美的本质问题不容置疑——答李志宏教授


  更多相关文章: 美的本质 存在论 认识论 客观性 认知美学 新实践美学


【摘要】:美的概念产生于原始存在论哲学中,认识论对美的解释割裂了美的整体性,造成美学争论此起彼伏。李志宏教授从认知的角度否定美的本质的存在,是混淆了对美的认知和"美本身"。新实践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是现阶段对美的研究最合理的解释。
【作者单位】: 玉林师范学院新实践美学研究所;
【关键词】美的本质 存在论 认识论 客观性 认知美学 新实践美学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美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其古老,是因为对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甚至可以说在猿向人转化的过程中已经萌生了对美的感悟。当然,原始社会的美不同于今天我们认识的美,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美是人类特有的追求,它是和人的进化一起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说美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玉能;;新实践美学的创新方式[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李志宏;张红梅;;根源性美学歧误匡正:“美”字不是“美”——兼向张玉能先生及实践美学谱系请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3 张玉能;实践美学:超越传统美学的开放体系[J];云梦学刊;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黔;心理化——实践美学发展的一条线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黄斌;;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当代实践美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孙鹤;;文化视域中的城市精神问题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李世涛;后实践美学与实践美学的批评与反批评——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二[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李世涛;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评价及其论争——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三[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7 张玉能;在后现代语境下拓展实践美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单小曦;;实践·生命·审美智能——中国当代美学建构中的审美历史发生理论反思[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石长平;;实践本体论美学的理论形态和体系结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张正方;解构"自由美学",建立"自我美学"[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3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4 罗曼;探索美学发展的新路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6 王雅芬;当代中国女性意识问题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7 宋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概述[D];厦门大学;2007年

8 汪军;多元语境中的美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周子乔;反思当代中国美学之哲学基础[D];湖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法;;为什么美的本质是一个伪命题——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美学基本问题[J];东吴学术;2012年04期

2 张玉能;;西方语境下的中国美学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张玉能;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美学的本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峰;;美学是一门错误的学科?——维特根斯坦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及对新美学的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玉能;;论新实践美学的文学本体论——兼答对实践本体论的诘难[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3期

6 曹俊峰;;论马克思“美的规律”的适用范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弘;存在论美学:走向后实践美学的新视界[J];学术月刊;1995年08期

8 刘旭光;;保卫美,保卫美学[J];文艺争鸣;2012年11期

9 王峰;;美,一个被毁弃的盟约——回应刘旭光的形而上美学批判[J];文艺争鸣;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健;从美的本质到审美活动——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转向[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孝尉;试论“美之迷” 的症结[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12期

3 刘士林;关于美学本体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4 陈伟;要历史唯物主义地看待美的本质[J];求是学刊;1983年01期

5 方正己;美的本质是人[J];中州学刊;1987年03期

6 易三艳;试论美无本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周文彬;关于休谟论美思想的评价问题[J];求是学刊;1984年03期

8 王世德;对“美的本质”的新认识[J];天府新论;1987年02期

9 王岗峰;《大希庇阿斯篇》价值重估[J];东南学术;1998年06期

10 赵伯飞,闫星,韦统义;浅析黑格尔的美的本质论[J];理论导刊;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7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赵伯飞;刘樝;;哲学视野中的价值论美学浅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崇杰;蔡仪美学思想的坚实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钱竞;一位在左翼营垒中具有独立个性的美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4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5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6 曾繁仁;论生态审美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马驰;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蔡仪先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东西美学的邂逅[N];光明日报;2010年

9 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马岚邋高胜难;浅析达·芬奇的美学思想[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春媚;“审美经验”再认识[D];扬州大学;2011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6 史磊;新中国美学课研究(1949-1965)[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包妍;意识形态下的美学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明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定忠;胡塞尔现象学与审美主客体关系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邓微星;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郝继松;美和秩序[D];吉林大学;2012年

6 彭爽;蔡仪前期美学思想探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7 宋婷;和谐社会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高来源;审美:世俗与崇高的内在统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杨晨;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民;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97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97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