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7:06
本文关键词: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
【摘要】: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典型性代表,在大众文化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美,是流行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刘欢,作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经历者、参与者,其个人艺术生涯伴生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整个过程,极富有代表性、典型性且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从流行音乐事象的角度,对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展开分析,并以刘欢演唱风格研究为例,将其还原于流行音乐自身文化环境之中,并放置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大背景下,多维度较为客观的呈现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本文共分两章,第一章主要以社会文化环境的阶段性特点为背景,对刘欢演唱风格形成和发展展开历时性描述。第二章在对演唱风格、流行音乐事象进行概念性解读的基础上,对刘欢演唱风格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展开理论分析。
【关键词】:流行音乐事象 演唱风格 刘欢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 论文研究价值8
- (二) 研究现状8-10
- (三) 创新之处10
- (四) 研究难点10-12
-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12-42
- 第一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萌芽”阶段(1981-1986)12-15
-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12-13
- 二、“启蒙”、“积累”、“模仿”——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13-15
-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15
- 第二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形成”阶段(1987-1989)15-22
-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15-16
- 二、“一夜成名”、“扒带”、“初涉创作”——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16-18
-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18-22
- 第三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过渡、调整”阶段(1990-1992)22-25
-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22
- 二、“赛事歌手”、“央视封杀”、“初涉公益”——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22-24
-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24-25
- 第四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和发展的“成熟”阶段(1993-1996)25-30
-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25-26
- 二、“影视剧歌手”、“音乐人”、“文化交流”——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26-27
- 三、本时期刘欢的演唱特点27-30
- 第五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多元化”阶段(1997-2003)30-36
- 一、本时期社会文化背景30-31
- 二、“跨借”、“签约”、“晚会歌手”——本时期刘欢艺术经历31-35
-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35-36
- 第六节 刘欢艺术生涯的“总结、回顾”阶段(2004-2008)36-42
-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36-37
- 二、“演唱会”、“《我和你》”、“《家园》”——本阶段刘欢的艺术经历37-40
- 三、本阶段小结40-42
- 第二章 流行音乐事象中刘欢演唱风格研究42-74
- 第一节 相关概念解读42-48
- 一、“风格”、“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概念解读42-46
- 二、“流行音乐事象”概念解读46-48
- 第二节 刘欢演唱风格研究48-61
- 一、声音造型的特点48-51
- 二、演唱技术的构成51-56
- 三、演唱作品类型的“多样化”特点56-61
- 第三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原因分析61-74
- 一、得天独厚的生理条件61-62
- 二、“时势造英雄”——社会发展创造的机遇62-67
- 三、一度创作的影响67-68
- 四、艺术修养、音乐的审美倾向及职业的规范性68-70
- 五、艺术生命的持久性70-71
- 六、与流行音乐属性相悖的独特个案71-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79
- 附录79-81
- 后记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东艳;刍议声乐演唱风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艳妮;大众传播媒介在新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作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2 金宗静;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审美文化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朴荟霖;声乐演唱风格的趋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q,
本文编号:1011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1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