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新史学”与宋代音乐研究的学科语境——写在“第二届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

发布时间:2017-10-11 09:48

  本文关键词:“新史学”与宋代音乐研究的学科语境——写在“第二届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


  更多相关文章: 新史学 中国音乐史学 宋代音乐史 学科机制 古乐重建


【摘要】:"新史学"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历史学、音乐史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理念和方法,"从杨荫浏时代"到"后杨荫浏时代"的中国音乐史学无不是沿着这一路径向前开辟。近年来的几次宋代音乐研究专题会议,就以断代史、专题史的案例出发,在学界既有"重实证"、"重传播"和"重社会分析"的音乐史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范畴,不断探索学术理念、学科机制和研究方法,在适应当下中国音乐史学科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做了一系列史学理论和音响重建方面的新尝试,使当代中国音乐学语境中的"新史学"理念,逐渐成为本学科发展的共识。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新史学 中国音乐史学 宋代音乐史 学科机制 古乐重建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第二届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21日在上海音乐学院落下帷幕。这次会议以断代史、专题史研讨为平台,在宋代的音乐人物、形态、机构、思想及其当代演绎与实践等方面,都发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在会议最后的“自 由研讨”阶段,学者们就音乐史的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洛秦;;论音乐文化诗学:一种音乐人事与文化的研究模式及其分析[J];音乐研究;2009年06期

2 刘再生;;新作迭出 百舸争流——“后杨荫浏时代”中国音乐史学的几点思考[J];人民音乐;2009年03期

3 康瑞军;;宋代音乐研究的社会史取向——以音乐制度为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黄艺鸥;;回顾·反思·展望——首届“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黄艺鸥;;碰撞·对话·认同——“音乐史学建构与宋代音乐史学·第二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杨成秀;;“唐宋音乐史学研讨会”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韩锺恩;;通过协奏曲体裁形式讨论音乐美学问题并及批评音乐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洛秦;;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洛秦;;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黄翔鹏;杨成秀;;律学与乐学——1982年全国高师中国音乐史暑期讲习班专题(上)[J];中国音乐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况雪;;浅析《越九歌》歌词声调与曲调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张红阳;;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孙俊;何永芳;;元杂剧中的商人精神[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张丹;;元杂剧中描写的寺庙[J];才智;2010年01期

5 段晓玲;;浅析《救风尘》的冲突艺术[J];沧桑;2009年03期

6 黄敏学;从《文献通考·乐考》的编撰看马端临的音乐美学思想[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刘瑞娟;;人性真实的回归——元杂剧《赵氏孤儿》和电影《赵氏孤儿》的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8 成军;;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摭谈[J];大家;2011年15期

9 王惠芹;;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方法对世界民族音乐研究的启示——以哈利姆·埃尔-达巴的音乐研究为例[J];大家;2012年18期

10 陈冬;;元杂剧中的王安石形象[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恒礼;;元宵习俗探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妍娜;“回归传统”的理念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李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会霞;汉乐府接受史论(汉代—隋代)[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琴;《闲情偶寄》雅俗共赏的戏曲语言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文婷;关于我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宏纪;近代以来的“燕乐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6 孙俊;梅里词人王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柯曙光;汉墓乐悬及其礼乐文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宝云;《荆钗记》的现代改编研究[D];集美大学;2011年

9 金震;戴长庚《律话》(中卷)的点注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张良;音乐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对歌词之法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显群;唐五代优伶的社会地位及其相关的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2 冯效刚;;新中国音乐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1949-1999)[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赵为民;简论宋代音乐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地位[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4 裴道思;;对《中国音乐史纲》的一些意见[J];音乐研究;1958年03期

5 杨荫浏;;如何对待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同时存在的历史传统[J];音乐研究;1959年03期

6 关也维;关于苏祗婆调式音阶理论的研究[J];音乐研究;1980年01期

7 黄翔鹏;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音乐研究;1981年01期

8 杨荫浏;三律考[J];音乐研究;1982年01期

9 刘勇;唐代到宋代音乐文化的变化是衰退还是转型[J];音乐研究;1991年01期

10 冯文慈;坚持唯物史观 坚持反思——答孔培培、闻道同志兼及向延生同志[J];音乐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康瑞军;;宋代音乐研究的社会史取向——以音乐制度为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王安潮;;应和“重写音乐史”拓展“音乐新史学”——评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J];中国音乐学;2011年01期

3 胡小东;;试析《新史学》对“重写音乐史”的借鉴意义[J];人民音乐;2009年03期

4 乔邦利;;“重写音乐史”讨论中应遵守学术规范[J];人民音乐;2009年07期

5 杨成秀;;“唐宋音乐史学研讨会”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黄艺鸥;;回顾·反思·展望——首届“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刘诗文;;从多学科的视角看秧歌表演艺术——以山东海阳秧歌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18期

8 胡丽玲;;变化与涵化:当代西方音乐史学走向[J];人民音乐;2007年12期

9 陈永;;近代“中国音乐史学”之形成及其特点[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1011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11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3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