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试论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

发布时间:2017-11-04 06:32

  本文关键词:试论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


  更多相关文章: 科尔沁短调民歌 原生 韵味


【摘要】:科尔沁短调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笔者从小生活在科尔沁这片土地上,对科尔沁短调民歌耳熟能详,同时也被其深深吸引。科尔沁短调民歌形成的原生演唱韵味是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科尔沁人民文化创造的积淀,也是各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是基于科尔沁蒙古族人民对音乐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习惯、科尔沁方言发音特点上的,以婉转细腻且诙谐幽默的演唱风格、更以衬词和滑音、依音、颤音等装饰性韵味的巧妙运用,愉悦着世世代代科尔沁人民的生活与劳动,展示着科尔沁人的智慧与坚忍不拔。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繁荣,大众审美的变迁,传统的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曾经辉煌的科尔沁短调民歌渐渐走出百姓文化餐饮行列,出现传唱后继无人的窘境。 笔者选择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作为硕士阶段研究课题,是因为自己生长在那片土地上,也深深地热爱着那片土地。科尔沁短调民歌的行腔韵味,也使我常常惦念着为我传授科尔沁短调民歌艺术技巧的那些民间歌手,,我想更好的学习研究科尔沁短调民歌原生演唱风格和韵味技巧,用声乐艺术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分析它的艺术美学价值,研究训练体系,为科尔沁短调民歌传唱探索新路,同那些民间歌手一起努力,让科尔沁短调民歌在新时代依然能够娱乐和服务百姓生活。 本文鉴于科尔沁短调民歌研究现状,从整体性的视野,将研究对象置于它赖以生存的民俗生活、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当中,从民族审美意识的高度来俯视和研究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 全文由引言、六个部分和结语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由选题意义和目的、研究价值、研究现状、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一、叙述了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历史背景。本章主要联系历史,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综合分析了科尔沁短调民歌演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二、阐述了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的形成。本章主要论述了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的形成条件(人文、地理、历史)和原因(歌词、曲调、传承人)。 三、阐述了“韵味”的由来和定义。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的定义。 四、阐述了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的表现。本章通过字、声音、情感等方面分析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的表现。 五、对科尔沁短调民歌个案作品进行演唱分析。本章选取了对现代社会影响力较大、具有代表性的科尔沁民间艺人的演唱为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 六、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的现状与未来。本章对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论述,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尾:本章主要针对上述六个方面的论述进行简单总结:“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是基于科尔沁蒙古族人民对音乐审美意识和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是在科尔沁方言的发音特点上,具有科尔沁独特风格和韵味的,对科尔沁短调民歌唱腔进行装饰,润色等技法,从而充分表达科尔沁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莉;;浅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2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李磊;;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徐彪;;声乐艺术民族化探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5 于广壮;;对提升音乐专业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4期

6 周正军;;西部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7 杨曦帆;;近20年“藏彝走廊”乐舞研究述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阿文兴;;论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歌唱心理的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9 李晖;;简析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历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10 宋戚;;也看我国民族音乐学学科划分之一二——品读《漫谈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划分》[J];北方音乐;201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带兄;当代蒙古族汉语小说创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斯琴;新时期蒙古语城镇小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崔鸿飞;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格日勒图;游牧文化视野中的蒙古族服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徐欣;内蒙古地区“潮尔”的声音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王立平;生态伦理视域中的草原生态文明[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10 特木尔巴根;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玲莎;新中国二胡演奏家音乐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娅卓;邯郸“街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东文;刘天华“顾及民众”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霞;小说《金瓶梅》的音乐史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妍;由“吴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现象”思考声乐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小天;音乐与诗歌的艺术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于言华;汶河大鼓兴衰论(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8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38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