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释“乱”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7-11-11 02:00

  本文关键词:释“乱”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美学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乱” 音乐形式 表现功能 对立统一


【摘要】:本文以古代音乐结构中的“乱”为题,探讨“乱”在古代音乐中的美学意义。其中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从文字学“乱”字字形字义的解析论证出发,阐释在古代音乐结构中,为何以“乱”字作为音乐乐章的结尾,从训诂学反训词的角度,说明以“乱”训“治”的内在意义。第二章从史料出发,分析“乱”在古代音乐形式中表现的内容以及“乱”在不同音乐形式中功能的异同。并从“乱”在《诗经》、《大武》、《楚辞》、相和歌、相和大曲等音乐形式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功能,以及在具体音乐作品中的表演形态的列举,最后归结到“乱”作为类似华彩乐段与热烈的高潮性质的结尾在乐舞结构中的共性。并阐述“乱”在唐宋大曲结构中的嬗变,以及在汉代以后,音乐作品中没有再出现“乱”这一结构的原因。“乱”这种形式虽自乐出,最后却大半只于文学结构中存留——自隋唐之后,多见于辞赋体裁的末尾,以“总括全篇”“以明所趣之志”为主,音乐结构中的“乱”逐渐在音乐发展中被具体分类化的各个形态所取代,融入各类音乐,不复单独见于记载。 第三章总结“乱”在古代音乐中的美学意义,从其在不同音乐形式中表现的不同功能,到“乱”这种音乐结构在“和”的音乐美学境界中所表现出的“和而不同”,这里的“和”意味着音乐审美的“和谐”,是规范音乐以怎样的“度”,才算和谐的。在“和”的一个大的审美境界中,“乱”的出现,也正是“以他平他”、“异类相杂”的规律体现,乱在音乐的结构中,要求这一乐段要区别于其他乐段,在其表现力要与其他乐节形成音乐之间的鲜明对比,所以就“不同”这一层面而言,乱要求音乐具备更加精彩的求异性音响特征,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但在整个音乐结构中,“乱”则要求音乐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其叙述性与抒情性相协调相统一的作用,在“和”的规范下,虽然音乐结构的各个部分产生丰富的音响对比,但是却奇妙的融进一个整体的环境中去,形成一统的整体模式。“乱”由于其表演风格的不同,在不同乐舞中音乐功能的差异,在乐曲结构中的不同作用,造成丰富而有层次的音响效果,带来丰富的听觉体验,更以乱的乐式或变奏或再现,或圆融升华才能使音乐作品产生“和谐”的美感,震撼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9.2;J6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亚丽;;“和而不同”的音乐美学观——简论阮籍与嵇康音乐理论的差异性[J];北方音乐;2012年02期

2 王利娟;;琴曲《广陵散》试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姚炳祺;《说文》所训、乱、銒三篆辨析[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卜庆华;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王安潮;;唐大曲与汉魏大曲、宋大曲的比较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誉声;试谈唐宋“大曲”的源流[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4年03期

7 王安潮;;唐大曲音乐结构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安海民;试论汉魏乐府诗之艳、趋、乱[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9 杨荫浏 ,吴剑;说“乱”及其他[J];人民音乐;1963年01期

10 黄震云;孙娟;;“乱曰”的乐舞功能与诗文艺术特征[J];文艺研究;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明霞;《霓裳羽衣》艺术特征及多元化分析[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69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69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