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音色差异成因初探
发布时间:2017-11-12 02:32
本文关键词: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音色差异成因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唱法 通俗唱法 音色 发声 振源体 激励体 共鸣体
【摘要】: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音色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各自以其独特的音色魅力和艺术特征在声乐艺术领域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并分别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任何事物之所以成为其本身而相异于其他,必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音色具有很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种唱法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审美追求和艺术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歌唱发声技术,而不同的歌唱技术方法是形成两种唱法不同音色的直接因素。因此,笔者在前人所做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声器官的调节变化对音色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找出两者各自特殊的发声技术规律和技术运用差异,以求达到透过“音色”的现象,看“发声技术差异”的本质。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民族、通俗唱法的概念、发展进行概述,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二部分从声学的角度对歌唱音色成因、歌唱音色与人声乐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呼吸、声带和共鸣体不同的调节方法对歌唱音色的影响。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论述的基础上,以同一歌手演唱两种唱法和不同唱法的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曲为例,引用了权威可靠的声学测量结果加以分析,遵循两者具有可比性的原则,进一步对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音色与歌唱发声技术的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比较,揭示出不同歌唱技术的运用导致了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音色差异。并由此得出结论,民族唱法由于运用了混合共鸣、呼吸位置深的歌唱发声技巧而具有了圆润明亮的音色特征,而通俗唱法运用局部共鸣、呼吸位置较浅的歌唱发声技巧形成了更加接近自然音色的、个性化的音色。?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毛凯,杨传红;从通俗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看我国的通俗音乐创作[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于善英;;不同歌唱类型歌手共振峰特征及音色形成的机理研究[J];音乐研究;2010年02期
3 王士谦;;关于歌唱共振峰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兼评Sundberg的歌唱共振峰概念及其降喉解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6年04期
4 姜家祥;民族唱法探索[J];人民音乐;1979年07期
5 于善英;“歌手共振峰”的产生与喉功能调节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李传华;通俗音乐美学探析──兼谈通俗音乐发展趋势[J];中国音乐学;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1173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7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