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从歌剧《原野》中探索金湘的“歌剧思维”

发布时间:2017-11-12 06:19

  本文关键词:从歌剧《原野》中探索金湘的“歌剧思维”


  更多相关文章: 金湘 原野 歌剧思维


【摘要】:歌剧《原野》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经问世便得到广泛的好评,其原因就在于歌剧《原野》不同于中国歌剧有史以来的创作模式。在创作《原野》的过程中,作曲家金湘一直遵循了“歌剧思维”,才使《原野》获得极大的成功,被歌剧评论家居其宏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严肃歌剧领域里最好的一部,也是将金湘的“歌剧思维”最完整的体现出来的一部歌剧,也就是说金湘的“歌剧思维”是伴随着歌剧《原野》的创作而产生的。“歌剧思维”是金湘在一生的歌剧艺术钻研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创作思维,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一直倡导这一歌剧观,通过无数次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终于探索出一条较系统的,具有整体性的歌剧观念,,希望能穷尽毕生的精力,力图为中国的歌剧事业更上一层楼而做出努力。“歌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歌剧创作时的一种形式思维,是创作者将自己对这部歌剧已有的意图,包括故事情节与情感思绪通过符合歌剧这一载体的艺术规律创作出来的过程。本文即是要研究金湘的“歌剧思维”,并通过对歌剧《原野》的分析,来探求金湘“歌剧思维”的实质与特点,从而使读者清晰的了解究竟什么是“歌剧思维”,并如何运用到歌剧中。最后力图通过“歌剧思维”这一歌剧观解决中国歌剧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及今后歌剧道路的一些启示。 本文先是介绍《原野》的作曲者金湘,创作班底编剧万方、导演李稻川,创作背景以及故事的内容梗概,接下来解释金湘的“歌剧思维”,包括“歌剧思维”的定义,产生的背景(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历程具有深刻的认识、对长期以来中国文艺创作思维发展状况的总体体悟以及对中国歌剧的创作模式久已僵化的思考)、实质(“歌剧思维”本质上是一个实践命题、是一种辩证思维、尊重并探索歌剧自身的艺术规律)。随即通过对“歌剧思维”的诠释,结合《原野》引出“歌剧思维”的特点,包括歌剧创作的总体性意识,交响性意识,戏剧性意识。最后反映我国目前歌剧发展的一个现状,结合“歌剧思维”解决中国目前歌剧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中国歌剧的发展提出一些启示性的意见。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7.2;J8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满新颖;;金湘“歌剧思维”论观产生的背景、实质及其价值[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陈贻鑫,李道松;歌剧《原野》音乐探究[J];中国音乐学;1988年01期



本文编号:1174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74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f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