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及其意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学堂乐歌”及其意义研究
【摘要】:本文从学堂乐歌的背景入手,分析研究了学堂乐歌的实施过程、代表人物、旋律来源及形态特征等历史成果,从诸多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诸如乐歌的分期及作用,尤其在其意义方面,提出了学堂乐歌与五四运动的亲近关系,与流行音乐的内在关联,这些内容是本文创新之所在。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所谓学堂乐歌,指的是清政府在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在新式的学堂中开设乐歌”课。这就是学堂乐歌一词时间最早、级别最高的出处。也就是说,它是由政府颁发的“红头文件”。一、学堂乐歌的时代背景1840年的“鸦片战争”宣告中国封建制度逐步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鑫;学堂乐歌与日本音乐的暗合与背弃[J];艺术百家;2004年06期
2 杨柳成;从《送别》看学堂乐歌中的人文精神[J];艺术探索;2004年S2期
3 石磊;三首“乐歌”曲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4 温和;从李叔同的歌曲创作看日本学校歌曲对中国学堂乐歌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5 王文英;;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沈心工[J];文史杂志;2008年05期
6 任富强;杨喜丽;;论学堂乐歌的产生[J];民族音乐;2010年04期
7 戴鹏海;从体裁的嬗变消长看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歌曲创作的发展[J];艺术探索;1995年01期
8 胡淑琴;;浅析学堂乐歌[J];歌海;2009年03期
9 崔东伟,房燕;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产生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10 陈乃平;清末民初学堂乐歌课兴起之原因[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鲍国华;;入世的才情与出世的有情——李叔同(弘一大师)新论[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副主任 王勇;从学堂乐歌到“红歌”[N];东方早报;2011年
2 俞人豪;新世纪的学堂乐歌[N];音乐周报;2001年
3 俞人豪;新世纪的学堂乐歌[N];音乐周报;2001年
4 陈一鸣;学堂乐歌:百年前的校园歌曲[N];南方周末;2005年
5 李岩;20世纪初的中国儿童少年新歌[N];音乐周报;2003年
6 靳卯君;百期连载结集 百年迷雾澄清[N];音乐周报;2001年
7 梁茂春;游春人在画中行[N];音乐周报;2003年
8 记者 李跃波;《放歌90年》唱响时代主旋律[N];安徽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刁艳;众院长聚首议办学新招[N];音乐周报;2008年
10 杨瑞庆;为模仿正名[N];音乐周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刘基玫;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丽慧;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D];复旦大学;2007年
5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学堂乐歌富国强兵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罗虹;学堂乐歌与民族国家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瑛;从学堂乐歌到学校歌曲[D];山西大学;2010年
4 周莹;学堂乐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淑敏;学堂乐歌的歌词艺术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芳;20世纪上半叶新旧文化交替背景下学校歌曲的特征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杨英;《学堂乐歌》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形成的影响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8 周莹;学堂乐歌的审美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辜达;中国文化对早期中国钢琴创作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陈克;黄自及其合唱作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本文编号:1254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25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