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潘德烈茨基《第五交响曲》对位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4:08

  本文关键词:潘德烈茨基《第五交响曲》对位技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潘德列茨基 第五交响曲 对位 赋格段 帕萨卡利亚


【摘要】:波兰当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克利斯朵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1933-),是活跃于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最具有影响力、创作力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创造的新音响对二十世纪中期的西方先锋音乐潮流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然而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潘德列茨基一改地道十足的“先锋派”风格而转向了“新浪漫主义”风格,这个转变轰动了整个音乐界。他于1991~1992年创作的《第五交响曲》就是风格转型后较为成熟的一部代表作。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20世纪音乐创作的“回归”浪潮;第二章、贯穿全曲的核心乐思;第三章、核心乐思在全曲对位结构中的运用;第四章、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赋格段;第五章、富有空间立体感、结构支撑力的帕萨卡利亚。 本文在对20世纪两次回归浪潮的产生、发展作了简要综述以及对潘德列茨基在第二次回归浪潮中的影响和地位作了总结归纳之后,试图通过对《第五交响曲》中独具特色的核心乐思的详尽分析,以及对传统对位技法、对位曲体如何与现代作曲技法巧妙结合的深入研究,充分展示潘德列茨基线性思维的独特魅力、超强的艺术想象力、极高的音乐天赋和良好的结构平衡能力。 本人认为,对潘氏《第五交响曲》对位思维、技法的研究以及对新的技术理念的总结,定会对我国今后的音乐创作实践、音乐理论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惠敏;;潘德列斯基第二交响曲的音乐特征[J];音乐创作;2009年05期

2 王杭;《挽歌——为广岛受难者》的音乐特点探微[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郝宇锴;;赏析潘德列斯基两部作品中音块技术的运用[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4 王西麟;《挽歌——为广岛受难者》创作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5 黄珊珊;;变形的红线 潘德雷茨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音乐结构力分析[J];音乐创作;2007年05期

6 闫晓宇;;潘德列茨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分析研究(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艺苗;潘德列茨基早期作品中的复调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2 张旭儒;潘德列茨基早期音乐作品中的“音色—音响”观念及其创作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298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298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