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颂歌的意义表现及其语音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2:05

  本文关键词:颂歌的意义表现及其语音形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颂歌 意义表现 语音形态


【摘要】:“颂歌”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符号,这可从其字面“颂”与“歌”的结合中体现出来:“颂”的歌颂本质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歌”则是一种艺术的存在,它体现的更多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颂歌本质上即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色彩、文化特性和歌颂性质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主题上看,音乐领域里的颂歌指的是歌颂功德、赞扬伟业的音乐(这里主要指声乐)。音乐领域里“颂歌”的主题由偶像崇拜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主题,再到景物主题和感情主题,这种主题的排序,体现了颂歌中由重到轻的分量和由强到弱的影响,也暗含了某种人际问的权利秩序。其中歌颂偶像主题在所有表现主题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从侧面体现了歌颂主题的单一性;同时各类主题颂歌自身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各类主题相互交叉的情况,又体现了颂歌主题的复杂性。由于主题的复杂性,颂歌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同主题作品采用的语音形态也不尽相同,这与声乐作品意义的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以经典声乐作品为例,立足于文化和艺术的双重基点,借助声乐语音学、文学、音乐释义学、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学等理论,挖掘出颂歌的本质含义,总结出颂歌意义表现的四种方式:直接表达方式、间接叙述方式、事物象征方式和情景烘托方式,并分析出颂歌意义的表现方式与声乐演唱过程中采用的语音形态之间的关系,使声乐演唱者和欣赏者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使人们形成正确的艺术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魁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句子的语调、语气理解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潘文国;语言对比的哲学基础——语言世界观问题的重新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3 王才勇;对音乐作品的解释学考察[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4 罗艺峰;从解释学美学角度对音乐存在方式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麦琼;关于音乐的语言学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蔡梦;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概貌(五) 建国后17年的音乐发展[J];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11期

7 蔡梦;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概貌(八)——中国当代音乐的腾飞时期[J];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02期

8 郑茂平;;音乐审美期待的心理实质——迈尔期待理论及相关延展研究的心理学解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周海宏;“音乐特殊性”及音乐艺术的本质与功能──由《音乐审美经验感性论原理》而发之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陈汝锦;;红色的表述[J];中国音乐学;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302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02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