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蒙古族著名歌唱家拉苏荣及其歌唱艺术探究

发布时间:2017-12-21 10:33

  本文关键词:蒙古族著名歌唱家拉苏荣及其歌唱艺术探究 出处:《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拉苏荣 长调民歌 传承 歌唱艺术 探究


【摘要】:本文以蒙古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级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拉苏荣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方法,结合音乐美学以及声乐理论的相关分析方法和文化变迁的相关理论,把研究对象放置在它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中,采取个体观照整体的思路,对蒙古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拉苏荣的艺术人生进行尽可能细致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把它放置在建国以来特定的社会文化脉络当中,通过他对半个世纪以来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传承——保护——发扬与专业化——舞台化——系统化历程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观照。 通过对拉苏荣的成长、从艺历程、长调演唱技艺风格的形成以及长调民歌传承、保护、发扬实际行动的论述,着重探讨了拉苏荣半个世纪的长调人生与对蒙古族长调艺术的贡献;并通过对拉苏荣这一人物的个案描述,对建国以来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专业化过程进行一次观照,总结得失经验。 本论文中认为,拉苏荣不仅是蒙古族著名的歌唱家,同时也是建国后新时期专业——舞台型长调艺术的开拓者和成功的实践者。他融汇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美声、长调与短调等多重因素的演唱风格,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传统的改进和创新。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他个人的艺术天分及生活年代、学习经历、乡土传统、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可以说,拉苏荣是蒙古族长调艺术的新时期的领头雁与坚守者。因此本论文通过对拉苏荣和及其所承载的锡林郭勒长调风格的探究,力争为蒙古族长调民歌继承与传承、抢救与保护、传播与发扬工作提供更宽更广的有利视觉。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主要概括了歌唱家拉苏荣的长调人生与艺术生涯的历程;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歌唱家拉苏荣对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的继承与传承,并且阐述了歌唱家拉苏荣对三位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的研究与三部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的人物传记的推出; 第三章,主要探究了歌唱家拉苏荣演唱长调民歌的技艺技法与个人风格的形成; 第四章,,主要记述了歌唱家拉苏荣为传承、保护、发扬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的实际行动与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岳林;从民俗事象到小说悲剧景观——《红楼梦》中的生日描写[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岳雪莲;;传统节日与农业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傅爱国;;性别意识形态中的游寿书法风格简论[J];书画世界;2007年05期

4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王玲;;浅谈迷信与俗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梁静华;;海南乡土散文的民俗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邱庆山;汉语詈语致詈方式的文化心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陈利军;;谈如何认识作曲家的创作[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侯松涛;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社会习俗变迁[J];北京党史;2002年04期

10 李欣;;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岑惠;;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镭;;习惯生成问题新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4 宝力格;盛明光;黄金;;论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海荣;;论北方游牧民族民俗特征及功能[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其格;;浅论北方草原民族的图腾信仰[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7 孟子厚;戴妮娜;夏博雯;;小型古乐厅的声学设计[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爱昕;;喜气洋洋中国红——浅谈红色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意义[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芳;;村落仪式中的求吉——以济南市历城区黄巢村为例[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王乐;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医理论发展研究及医家思维模拟方法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雅婧;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娜;新世纪(近十年)中国歌剧女性角色演唱表演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5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15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1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