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于淑珍声乐演唱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21:00

  本文关键词:于淑珍声乐演唱艺术研究 出处:《大舞台》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于淑珍 声乐演唱 民族声乐


【摘要】: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声乐艺术家,于淑珍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不仅为世人演唱了诸多经典作品,而且在演唱风格和艺术创新等方面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声乐演唱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技术,又积极借鉴了西方声乐技术的精华。本文在梳理其艺术生涯的基础上,对其中西结合的声乐演唱艺术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求为民族声乐的当代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基金】: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资助。课题编号:B12022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我国的民族声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杰出代表,既是华夏历史文明的积淀,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艺术体现。尽管民族声乐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突出的民族特征,而且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它只是在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后,尤其是在与世界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鄢丽娟;;美学情境中的现代民族声乐审读——兼议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美[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 任鸿恩;艺术工作者要有高尚的艺德——访著名歌唱家于淑珍[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4年02期

3 陈卫东;浅谈于淑珍的演唱艺术[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杨宝玲;;当代音乐创作如何利用民族音乐资源——以王志信的现代民族声乐创作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卫晓琼;;论歌唱家于淑珍对新作品的艺术处理[J];音乐大观;2013年03期

6 董津伟;;浅谈于淑珍演唱的歌曲在伴奏中体现的时代感[J];音乐天地;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梁丽;;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风格探究[J];大众文艺;2013年15期

2 梁丽;;我国民族声乐的困境与突围发展探究[J];大众文艺;2014年01期

3 向琛子;;对藏族音乐创作的思考[J];音乐探索;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莲莲;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陈力、吴碧霞演唱版本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2 赵超越;流淌在民族文化河流中的新民歌[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3 卞莉;从历史题材民族声乐作品中探究王志信创作的艺术魅力[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直爱妩;;论民族声乐表演的继承与借鉴[J];大家;2010年04期

2 徐敦广;;论当代民族声乐的美学复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柳旭辉;民族艺术歌曲的探索者——浅议王志信歌曲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色[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蔡际洲;可持续发展:中国音乐学的新课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赵青;牢牢把握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的审美原则[J];音乐研究;2001年04期

6 唐应龙;;云南省绿春县民间歌乐舞考察报告[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田丁;论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J];中国音乐;2002年03期

8 蒲亨强;民歌地方色彩辨析[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9 黄常虹;;民歌·艺术歌曲·民族性──析丁善德改编民歌的艺术成就[J];中国音乐;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超;;浅析二人台唱腔的歌唱技能及其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2 杨建国;;“乐”思——从近几届“青歌赛”看声乐艺术发展的新形势[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3 尹辉;;论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4 汪湖;中国音乐学院、湖南省文化局联合举办民族声乐训练班[J];中国音乐;1981年02期

5 吕呐;民族声乐训练班胜利结业[J];中国音乐;1981年04期

6 周大风;漫谈字正腔圆[J];中国音乐;1983年01期

7 任风秋;略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郭克俭;民族声乐男声的几种演唱模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廉明子;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综合能力刍议[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杨丽;浅谈民族声乐中字的演唱——兼谈我教学、演唱的一些体会[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史yN琳;;声乐演唱中语言情感艺术的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2 匡雅玲;;浅谈“演唱风格”及其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王晓莉;吴新宇;;浅析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4 李卫国;;再议高师声乐教学的定位与改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黄丕裕;;声乐教学要养成三种好习惯[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蔚鸫;牟学农;;在歌声中崛起、在歌声中前进——衢州市业余歌曲创作群体侃谈[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杨靖;;寻找最美、最动听的声音——高师合唱课训练初探[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李飞飞;;从课程对比看音乐教师的培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声乐的发展要坚持多样化审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金惠子;民族声乐文化的优秀传承者——黑力[N];音乐生活报;2011年

3 山东省临沂市群众文化艺术馆 王保全;开展群众演唱活动的必要性研究[N];音乐生活报;2011年

4 石惟正;我的民族声乐观[N];音乐周报;2000年

5 梁占峰;唱法与审美多元化[N];音乐周报;2004年

6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7 张欣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08声乐系 学生;浅谈气息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N];音乐生活报;2010年

8 崔彦海;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N];中国艺术报;2009年

9 江玉清;声乐演唱与翻译字幕[N];音乐周报;2002年

10 金鹿;黄钟大吕中国流[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2 董华;声乐:语言的N种表情[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张雯雯;《人民音乐》与中国当代音乐批评(1950-2010)[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艺术实践对声乐演唱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缘;和而不同,多元并存[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赖颖;声乐演唱中的“平衡”问题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4 柴建忠;民族声乐“学院派”和“原生态”的音乐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帅;立足传统 唱响主流[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桂梅;试论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方法上的关系[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7 同飞;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之沁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国斌;论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9 刘瀛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风格问题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宋鸽;歌唱家于淑珍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29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29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