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2-05 19:03

  本文关键词: 音乐欣赏 音乐美学原则 音乐课程标准 审美教育 出处:《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音乐欣赏课程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在各类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着将辅助手段作为欣赏媒介、将情绪反应作为欣赏内容,图解音乐、对号入座、追求音乐的具象性,理性切割为主与音响感知为辅,音乐实用功能等同于欣赏对象主体等误区。本文以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为出发点,站在音乐美学的角度,强调音乐欣赏与审美体验的关系,通过阐述音乐欣赏活动应遵循的"音乐的非语义性、音乐的非具象性、音乐的美不同于认知的真、音乐的美不同于道德的善"这些音乐美学原则,提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以把握"游戏规则"来培养"音乐耳朵"、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以音乐为核心、设计"超链接"式的综合课等方式,来建立学生初步的感性体验和"理解基础上的深刻感觉"。文章最后对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教学状况给予简要分析和评论。
[Abstract]: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 is the main way to implement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but in all kinds of traditional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the auxiliary means is used as the appreciation medium, the emotional reaction is regarded as the appreciation content, and the music is illustrated. In the pursuit of the concrete nature of music, rational cutting and acoustics perception are supplementary,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music is equivalent to the object of appreci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takes the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 form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usic aesthetic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ppreciation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By expounding the non-semantic nature of music, the non-figurative nature of music, the beauty of music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uth of cognition. The beauty of music is different from the good of morality, which is the aesthetic principle of music.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ppreciation, the "rules of the game" should be grasped to cultivate the "musical ear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native culture. Take the music as the core, designs the "hyperlink" type synthesis class and so on. Finally,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analysis and comments on the teaching situati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6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谭勇;论高师《音乐名作欣赏》课程的教学最优化[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南利华;所谓的“音乐形象”真的存在吗[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刘沛;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学科的综合课程——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宋瑾;究竟什么是音乐的后现代主义[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郭曲;音乐教育是一项社会奠基工程──廖乃雄畅谈音乐教育及其功能[J];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01期

6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获奖名单[J];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01期

7 李存;;一节精巧而又朴实的课——评《永远的莫扎特》[J];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刘旭红;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3 彭锦;;建筑表现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4 韩颖;方晟岚;绳勇;;南京台城景观保护与可持续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5 张冠军;;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内涵演变辨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韩昕昕;;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形象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刘丹;毕武胜;;论学生合唱综合能力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赵岩;马玉涵;储俊;邓盾;;内外源赤霉素对苗期矮牵牛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9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黄日强;;传统因素对英国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力;李德聪;郑波;刘学柱;杨世弘;丁雁生;;炸药近地空爆近区现象的数字图像分析[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彭龙;;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农村文化生活[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重申;;论“相扑”的演变与发展[A];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卫国;;再议高师声乐教学的定位与改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林斐;;自我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9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钟国发;;杜子恭与江东天师道[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正瓴;时间序列中的混沌判定、预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3年

9 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10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幺飞;基于改进型模糊综合评估的弹道导弹攻防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尹德凤;职业价值观对女硕士职业兴趣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瑾;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J];福建艺术;2000年06期

2 修金堂;音乐形象说[J];音乐研究;1998年01期

3 宋瑾;世纪末反思——关于音乐的民族性[J];民族艺术;1998年01期

4 蔡仲德;出路在于“向西方乞灵”——关于中国音乐出路的人本主义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1年01期

5 郑苏;质疑“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对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思想两个最基本概念的再思考[J];人民音乐;2001年01期

6 石惟正;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我国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1997年08期

7 宋瑾;后现代音乐:焚烧与灰烬[J];上海艺术家;1997年Z1期

8 刘沛;音乐学(师范类)学生能力素质发展标准与评价——基于主体激励机制的课程观念[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郑苏;近十年EML在西方的新发展与女性主义研究[J];中国音乐;1999年04期

10 宋瑾;“后现代”与中国当代音乐文化——两次研讨会纪要[J];中国音乐;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侠;情感体验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作用[J];音乐天地;2005年04期

2 吴华琴;;中职校设置音乐欣赏课的必要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张静;;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5期

4 靳威娜;;浅谈音乐欣赏课在技工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5 刘九思,曲建国;音乐课教学与青少年的审美教育[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高敏成;李艳清;;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7 徐雅君;;试论流行音乐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0期

8 王丽娟;;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网络财富;2009年09期

9 彭善霞;;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贯穿审美教育[J];教师;2009年08期

10 王贺;;浅谈多媒体在音乐欣赏课上的运用[J];剧作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闻樱;;试论音乐史料在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刘媛媛;刘太平;;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谭静波;;重视青少年京剧审美教育问题[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农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季伏昆;;以文致美 以美育才——略论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8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孙燕生;;科技馆之美育[A];学习型社会与科技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10 马卫星;;音乐心理学在大学审美教育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 赵玉梅;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浅论[N];学知报;2010年

2 梁学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N];黔西南日报;2009年

3 临颍县王孟一中 孟燕;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N];学知报;2010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方珊;网络,让美育更“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郸城县实验中学 许瑞红;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N];周口日报;2008年

6 吴小红;强化青少年的审美教育[N];安徽日报;2003年

7 郑海燕;浅谈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审美教育作用[N];中国文物报;2005年

8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王文革;审美教育的立足点[N];光明日报;2009年

9 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 陈源;语文教学中须重视审美教育[N];广安日报;2005年

10 杨家友;重视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8 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覃江梅;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论中师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苑琛;审美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国友;论中学语文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严萍;关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冯小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9 何平滚;鲁迅小说与审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狄俊;审美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92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492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4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