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阐释理论与音乐演绎
本文选题:阐释 + 诠释 ; 参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摘要】:音乐演绎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其中包含着理解、创造等一系列哲学、美学问题。音乐演绎中如何面对"原作"?音乐作品蕴涵与演绎的统一等,历来是理论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阐释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就以上问题发表看法。
[Abstract]:Music deduction is a complex activity, which contains a series of philosophical and aesthetic problems such as understanding and creation. How to face the "original" in the Music interpretation? The unity of the implication and deduction of musical works has always been an unavoidable problem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above issues by combing 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 of hermeneutical theory.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2009年度江苏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SJB760012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效刚;关于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科学性问题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年01期
2 赵宋光;;亟待会诊的三种失语症[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1期
3 冯效刚;;音乐表演中的“理解”问题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4期
4 冯效刚;;“顺应”与“同化”——音乐演奏技能形成的生理科学原理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1期
5 伽达默尔;甘阳;;时间距离的解释学意蕴[J];哲学译丛;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胡友峰,付昌玲;论伽达默尔对艺术真理的探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倪荫林;;试析悖论本质及其研究的应然方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丁怀超;意义与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0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耿波;;文化群落与都市文化群落的危机[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苗苗;阿尔都塞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继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代人格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效刚;音乐表演的思维形式[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董洪霞;;伽达默尔中的体验[J];时代人物;2008年09期
3 陈宋洪;;诠释之思与译论之辩——从诠释学的发展看翻译研究模式的转换[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尉利工;;论朱熹对经典文本的体验诠释[J];中州学刊;2010年06期
5 张蕾蕾;;对翻译规约性的认识与思考[J];内江科技;2008年09期
6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范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阐释学视角评析《论语》两个中英对照译本[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丁玉果;;阐释的选择——“Hermeneutik”译名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陈博;张健;;从元美学视角看张隆溪先生的跨文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赵娟丽;;阐释学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金辉;;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及其争论述评[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3 李河;;Repetition(重复):激进诠释学的一个基本语词[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刘笑敢;;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王俊;;超越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哲学尝试——利科对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批判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顾毓豪;潘人仪;;体验式安全培训及其在宝钢的实践[A];200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翠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8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汪堂家;;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兼评利科的隐喻理论[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旭东;;经典诠释中的互渗——诠释学视野中的二程“穷理”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耘华;诠释学中的合法性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齐齐哈尔大学副教授 何强;“实事求是”:当代诠释学视角的再理解[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3 潘德荣;诠释学的“濒死”与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诠释学是一种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精神诠释学的“教化”目的:回归古典的精神整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诠释学是一种本体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洪汉鼎;立足当代的诠释学文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薛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诠释学的伦理学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陶水平;阐释学研究与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创新[N];文艺报;2002年
10 沈湘平;历史意义的生成[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尉利工;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范登伟;存在与理解[D];河南大学;2010年
3 常立;“他们”作家研究:韩东·鲁羊·朱文[D];复旦大学;2004年
4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5 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冰冰;在古典与现代性之间[D];山东大学;2003年
7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8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光明;表扬与批评的意义[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剑;狄尔泰美学:生命与阐释的二重奏[D];贵州大学;2006年
2 韦维;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翻译[D];广西大学;2008年
3 吕争;阐释学与圣经关系探析[D];河南大学;2002年
4 陈芳;从阐释学角度看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蕾蕾;规约性:翻译的内在本质之一[D];中南大学;2008年
6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胡仲彬;阐释学翻译理论视野下译者的有意误译[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艳艳;从阐释学角度论《围城》英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D];河南大学;2011年
9 唐洁;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湘潭大学;2007年
10 李志洁;阐释学与接受美学视域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871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87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