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三维模式

发布时间:2018-06-29 09:56

  本文选题:中国传统音乐 + 即兴创作 ; 参考:《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摘要】:根据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的传承、变易、创新的过程规律,本文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归纳为三维模式——融入.超越.创新。其中,融入是传承的基础,超越是变易的动力,创新是最终目标与结果。融入分为接触、进入、融入,超越分为反思、变易、超越,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并重点分析了歌词即兴变易、曲调即兴变易与演唱/奏技法变易。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aw of inheritance, chang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improvisation,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improvisation into three dimensional mode-integration. Beyond. innovate Among them, integration is the basis of inheritance, transcendence is the motive force of change, and innovation is the ultimate goal and result. Integration is divided into contact, entry, integration, transcendence into reflection, change, transcendence, innovation include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behavior and innovation results. It also analyzes the improvisation of lyrics, the improvisation of tunes and the variation of singing / playing techniqu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项目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为《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ELA090434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芸;《孟姜女》歌系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祖荣;论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规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3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6 黄伟,谢利民;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7 张莉娟,王宜鹏;个人知识观及其对高校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S1期

8 张爱闻;缄默知识:教师知识权威的基础[J];班主任;2005年03期

9 赵蒙成;大学职能的后现代阐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2期

10 王凤杰;后现代知识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程龙梅;;构筑德育对话课堂:增强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刘德富;;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屹;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伟敏;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晓霞;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卢辉炬;信息时代学习的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严仲连;广西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瑛;基于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孟现志;大学科技人才精益教育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樊陈琳;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月芬;走向对话的课堂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移步’而不‘换形’”——论京剧改革的梅兰芳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胡焕庸;中国人口的分布、区划和展望[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3 蔡际洲;京剧抒情性唱段句幅变化的统计学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王燕星;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民歌的现状和发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蔡际洲;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王立;悼祭文学主题与丧悼文化的精神史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冯光钰;同根异枝 一脉相承——中国同宗民间乐曲散论(一)[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蔡际洲;长江流域音乐文化巡礼(之一、二)[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陶玉坤;长城与中国文化地理[J];阴山学刊;2005年05期

10 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飞;杨迎;;做什么,怎么做——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J];音乐研究;2011年04期

2 田恪;;如何利用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模式解决高师学生和声思维的问题[J];大舞台;2011年06期

3 陈文革;;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又一实践——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看王耀华的学科情怀[J];人民音乐;2011年08期

4 杨金;;中国传统音乐与儒释道的心理印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王U,

本文编号:2081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081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f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