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阈下的岩洞“嘎老”音乐本体构成
本文选题:岩洞“嘎老”音乐 + 旋律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5期
【摘要】:音乐本体包括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元素。岩洞村作为"嘎老"传唱的中心地区,歌唱风格婉转轻柔、舒缓缠绵,享有"侗族大歌之乡"的美誉。岩洞"嘎老"通过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的有机结合,不但展现了音乐的独特魅力,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透过文化视角,洞察和分析岩洞"嘎老"音乐本体的文化内涵,以期对其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解读。
[Abstract]:The noumenon of music consists of music elements such as melody, rhythm and style. The village of rock cave is the central area of "Gan Lao". The singing style is gentle, gentle, gentle and gentle, and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the hometown of Dong nationality".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usic elements, such as melody and rhythm, has not only shown the unique charm of music, but also a profound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grotto's music noumenon, with a view to carrying out a multi-level, multi-dimensional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廖开顺;论侗族文化的女性思维偏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海锋;朝鲜民族与满—通古斯诸民族神话传说中的意象、母题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2 丁昶;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曹莉;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成功女主持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雷大川;“乐”:政治意义的宣化——先秦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龙迪勇;空间叙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吉星;作为文体的颂赞与中国美颂传统的形成[D];暨南大学;2009年
9 王yN;《礼记·乐记》研究论稿[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梅;原生态艺术现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彦;中国佛教传统建筑景观的吉祥纹样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熊少巍;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在三维动画形象中的运用[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4 覃利智;气韵的节奏内涵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5 廖江波;版画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创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袁飞;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贤姣;语文美育与美术美育的结合论[D];苏州大学;2009年
8 孙红阳;宋代画院与画学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9 王沫;海南黎族文身及其社会性[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吴丽;幼儿园园外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廖开顺,石佳能;侗族“月亮文化”的语言诠释——评张泽忠小说集《山乡笔记》[J];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2117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11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