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上海爵士乐传播发展初探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jazz in Shanghai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of jazz, its early popularity and its popularity with other pop music at that time.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music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1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凰;莫里森“历史三部曲”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事阐释[D];浙江大学;2008年
2 赵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节奏布鲁斯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P.伯克霍尔德;蔡良玉;;美洲各国的音乐及其历史的叙述(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孙淑平;;陈歌辛“时代曲”创作特征探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有观;;甲壳虫乐队成功秘史[J];世界文化;2011年07期
4 李静;;谈高韶青的多元化音乐创作[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5 卢加;;流行音乐中架子鼓的发展与趋势[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6 徐宁;;激昂与柔情——探究中国风格爵士钢琴作品[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7 秦炜;;影视音乐欣赏浅述[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8 刘珩;李婷;;《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9 吴铮玉;;爵士钢琴教育思路浅探[J];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10 梁文珊;;学习美国音乐,促进文化相融——读何平新著《走进美国音乐——一个美国音乐文化的历史透视》[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杜亚雄;;美国黑人音乐——2004年2月18日在美国芝加哥De Paul大学英语系的演讲[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2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郑刚;;师人长技 济时之需——评新版《调性和声及二十世纪音乐概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玲;;流行乐坛上的“复古”元素[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苗鸿信;;我国通俗唱法的基本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任达敏;;传统和声学的教学与教材中存在的几个问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伯瑜;;芬兰音乐与音乐生活[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8 张玉榛;;西塔尔琴与西方音乐的相遇——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埃及特约记者 陈冬云 裴爱红;在埃及千年古堡聆听爵士乐[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杨波;中国有没有爵士乐?[N];南方周末;2004年
3 徐瑶歆;爵士乐亲近上海[N];音乐周报;2004年
4 记者 伍斌;本土爵士乐如何常演常新[N];解放日报;2006年
5 邢媛媛 编译自美联社电讯;爵士乐回顾[N];音乐周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倪敏;爵士乐在中国会“曲高和寡”吗?[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7 顾典章;爵士乐与书法:在比较中寻求创新[N];中华新闻报;2009年
8 廖家庄;乡村响起爵士乐[N];广西日报;2004年
9 杨波;海纳爵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丁妮(美);认识爵士乐[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灏;查尔斯·艾夫斯音乐创作中的拼贴技法及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鑫;爵士乐的发展历程及爵士乐在我国现状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志博;爵士乐与欧洲传统音乐融合的经典[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晨;上海爵士乐本土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乐心;比包普[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5 王和;中国流行歌曲中的爵士乐技法运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张丽贞;冷爵士艺术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7 郭昕;爵士乐语言在格什温作品中的创造性运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贾崇;陈歌辛流行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琳琳;爵士乐中的黑人精神和自我救赎[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颖;黑人音乐家和摇摆乐时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84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28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