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通过跨界寻求方法,立足原位呈现本体

发布时间:2019-06-14 00:09
【摘要】:正一在牵扯诸多学科的范围中讨论跨界问题,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姿态,那就是在彼此尊重尤其是在相互欣赏的前提下倾听对方,这是一个成熟学者必须具备的自重与自信。以下就跨界问题进行的讨论仅限于跨学科论域。毫无疑问,跨界是有限定的,一是仅限于不同者而非不及者①,二是进一步限于不同者能否搭界而非随意混搭。因此,当我们在讨论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basic posture to discuss cross-border issues in the scope of many disciplines, that is, to listen to each other under the premise of mutual respect, especially in mutual appreciation, which is the self-respect and self-confidence that a mature scholar must have.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on cross-border issues is limited to interdisciplinary domain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cross-border is limited, one is limited to different people, not the one who is not caught, and the other is further limited to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people to form boundaries rather than mix at will. So, when we're talking about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芮;;借《世界杯之歌》风头,IL DIVO再掀跨界狂潮[J];音乐生活;2006年07期

2 曲谱;;解读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跨界音乐[J];音乐天地;2009年09期

3 贾达;;引发跨界高潮的“美丽人声”[J];视听技术;2006年07期

4 张笛;;音乐多元化的代表——跨界音乐[J];广播歌选;2009年05期

5 黄荟;;音乐·音乐学·音乐美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年02期

6 贾维;;跨界音乐会“震撼”且“逍遥” 刘欢、莫华伦、廖昌永两度返场[J];北方音乐;2007年07期

7 陈蓉;;论跨界音乐现状和发展[J];河南农业;2010年06期

8 陈睿;;接受美学视阈下声乐艺术跨界交融现象探析[J];大舞台;2010年04期

9 ;十件不为所知的跨界音乐事件[J];歌剧;2007年04期

10 张凯;;给古典音乐披上时尚外衣[J];大舞台;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汤亚汀;;文化研究语境下的音乐人类学:兼论音乐人类学与音乐学的范式差异[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刘见平;;论彩色五线谱ABC及简谱记读新法——探索一种视读五线谱的新途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游妍丽;;透过音乐教育和大脑的关系引发出的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邹承瑞;;“四部和声写作”要领[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凌崎;;高师和声教学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陈艺文;;曲式结构小析——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即兴圆舞曲》OP.47NO.1[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红艳;跨界:音乐的反叛式超越[N];北京日报;2004年

2 伦 兵;音乐三主题:跨界·名团·市场[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新程;文艺“跨界混搭”合作批量涌现[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齐洁;沈黎晖 试水音乐跨界[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隗瑞艳;玖月奇迹:跨界的新鲜流行演出[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白淑湘;舞蹈:多学科交织的文化体系[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文音;跨界合作助力扩展市场空间[N];工人日报;2007年

8 智明;“夜莺”之美可望可及[N];音乐周报;2006年

9 本报实习生 赵缜言 记者 邢晓芳;新老音乐嫁接能否存活?[N];文汇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高平;蒙古族长调:跨界文化形态申遗的典范[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超;该拿什么音声“献”给你?[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杨琼;论近代漠南蒙汉移民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月颖;音乐本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杨婧;作曲家个人风格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9 衡蓉蓉;苏轼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10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艾;对音乐表演艺术中跨界现象的探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2 李晓蓓;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理论述评[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钊;歌唱“跨界融合”现象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4 刘Z瀂,

本文编号:2498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498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