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抵抗与审美修复——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功能
发布时间:2019-08-27 06:42
【摘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在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原生态文化相撞击下,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合力的产物。以壮族原始歌圩仪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为参照,从歌墟仪式由原始群体性记忆走向现代都市狂欢式仪式、由原始诗性意味的消解转向现代审美韵味的构建等方面比较分析壮族歌圩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特征,可以挖掘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抵抗、审美修复的美学功能。
【作者单位】: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项目号06JSA2W001)
【分类号】:J607
本文编号:2529581
【作者单位】: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项目号06JSA2W001)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杰;文化创伤及其审美修复——从周晓文的两部电影谈起[J];社会科学家;1993年01期
2 范秀娟;从审美人类学看南宁民歌节的审美价值及其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4年04期
3 李树玲;;从审美人类学看南宁民歌节的审美价值及其现代性转化[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529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2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