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学术研究范式——评《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西北民族大学;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宗福;“花儿”理论研究与基础工作的关系——《花儿词话》序[J];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启振;;河湟花儿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管理[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06期
2 刘秋芝;温越;;生态文化视野中的西北民歌[J];华章;2011年10期
3 杨生顺;;试论青海“花儿”的内容及情感[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王晓云;;洮岷“花儿”的渊源述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杨玮;;浅谈我国西部贫困地区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以甘肃岷县的传统音乐“洮岷花儿”为例[J];价值工程;2010年35期
6 曹强;;试论“花儿”的错误接受[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7 武宇林;;“花儿”民歌与北方少数民族语言[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8 王双成;藏族“拉伊”的特殊唱词及其成因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9 阿进录;论“花儿”的基本主题与特色[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10 刘永红;;禁忌与狂欢——浅谈“花儿”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土艮;;“花儿”的语言魅力[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硕勋;大众传播与黄河上游藏区社会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卿基;青海河湟花儿与小调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苏金萍;花儿剧艺术特征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家国;莲花山花儿会“串把式”及其创作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胡丽霞;现代传媒与“花儿”变迁[D];兰州大学;2008年
5 方明;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卢翱;“河州花儿”的演唱习俗与传承[D];山东大学;2008年
7 雷燕;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朴恩真;韩藏情歌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莉;当代人类学视野下的“花儿”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廉虹;回族女性的“花儿”与“花儿”中的女性[D];新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文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2 何山;郭陈平;李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思路解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4期
3 张海燕;杨连亮;;保护“非遗” 人人参与[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4 魏爱霖;;民俗类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J];中原文物;2011年04期
5 汪向明;;图书馆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谢燕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基于保护层面的理念再建构[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7 宋积良;;黔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述[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欧阳红;;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王晓如;;网络环境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1期
10 曹莎;;浅探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途径[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勤男;;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南京云锦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梁晓华;;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赵一新;;谈谈“艺”和“风”的陈列[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4 吕芹;;保护、展示、传承、发展——从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5 谢晓波;;留存地方文化记忆——也谈图书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永金;信国洋;;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战略重点“闪光”[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唐思京;;论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9 贾晓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个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隋维娟;;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翁敏华;“家门口”的文化遗产谁来传承[N];文汇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李诗彪;德安八景西河戏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九江日报;2010年
3 记者 姜旭;拟加强扶持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4 记者 白瀛 周玮;境外组织或个人在华调查“非遗”应先报批[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王朝书 翁修;首个“非遗”博物馆在我州建成[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6 记者 玛依古丽·艾;共商非遗保护大计[N];新疆日报(汉);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林 李有军;中国立法加强“非遗”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8 记者 于呐洋;境外个人调查报省级批准[N];法制日报;2011年
9 林理;传承人保护尚缺良好环境[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莉菁;广西田林县北路壮剧的保护与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宗坡;“非遗”保护的自主性、本真性、整体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苑岚冰;普通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行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别金花;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默耘;昆曲曲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沈Y,
本文编号:2553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5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