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成熟阶段托卡塔的复调特性——探究巴赫笔下的托卡塔

发布时间:2019-11-07 01:20
【摘要】:正本文是笔者研究托卡塔复调特性的系列文章之三,①是针对长久以来关于托卡塔作为一种器乐曲体裁的客观、科学地解释问题所开展的研究。文章是按照托卡塔自诞生以来的时间顺序,以实际作品为依据来论述的。
【图文】:

特性图,图式,复调


那自然也就说明了这首托卡塔表现出的是鲜明的复调特性。第三部分是技巧性的华彩乐段。音型变化丰富多样,没有连贯的旋律线。节奏材料来自第一部分的四音组动机,运用了局部模仿、转位、模进、对比等复调手段进行较为充分的发展和变化,增加了音阶式的、分解和弦式的进行等陈述方式,以连绵不断的进行将该部分一气呵成,最后同样结束在 E 大三和弦的完全终止式上。这是在复调思维基础上融入的充分展示和声表现力的综合技术手段,也是和声与复调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谱例略)。这首托卡塔中的三个并列部分之间,在音乐材料、复调技巧、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对比。它们之间取得逻辑上的联系是调性的统一,这种在同一首乐曲中的对比与统一无疑又产生出整首托卡塔在音乐内涵方面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还表现在该首托多使用了音型化的陈述方式,以此与赋格曲形成体裁方面的对比。然而,复调技术原则的统一运用,不仅保持了整个套曲的完整性,,也体现出了乐曲鲜明的复调特性。二、 与赋格曲穿插使用的托卡塔同一曲集中的《 f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是一首多乐章复调套曲,由一首三部并列结构的托卡塔和两首性格不同的完整赋格曲组合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首套曲中的托卡塔,本来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独立体裁意义的一个整体,但它的三个部分却没有被连在一起。也就是说,前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而第三部分则被放在了套曲中后面的两首赋格曲之间,用于连接两首赋格曲,使整个套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首具有多重性格、内涵丰富和结构宏大的、由五部分组成的复调套曲。该套曲的结构图式如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庆利;论早期托卡塔的复调特性[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莲花;;钢琴曲《山寨》的演奏分析启示[J];艺术教育;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丽莎;论和弦外音及其演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冯雪霏;论西方特定时期钢琴作品中的终止式及其演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锡德;爱乐之路(38)音乐作品中常见的体裁和形式——托卡塔、赋格曲和创意曲[J];音响技术;2003年01期

2 王庆利;周春虎;;成熟阶段托卡塔的复调特性——探究巴赫笔下的托卡塔[J];音乐研究;2010年01期

3 张瑜;;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及其手风琴演奏技巧[J];剧作家;2008年04期

4 王庆利;论早期托卡塔的复调特性[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5 杨祝祥;;王千一钢琴作品《托卡塔》的演奏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张建国;;巴赫赋格曲的听赏[J];音响技术;2009年10期

7 赖朝师;;我国复调音乐教材建设与发展研究[J];中国出版;2010年02期

8 冯淼;;浅析《库泊兰的坟墓》之托卡塔[J];电影评介;2009年11期

9 毛自平;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浅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曲文娟;张瑞蓉;;《壮乡组曲》演奏的几个技术要点[J];黄河之声;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怡;郝云飞;;一种有效的复调音乐查询算法[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2 李兴梧;;“Polyphony”一词的音乐涵义与历史沿革解析[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舟白;命运敲门 英雄尚早[N];音乐周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瑾;谱写建筑中的“赋格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景作人;传统理性思维的感性升华[N];音乐周报;2005年

4 李瑾;雅切克·卡斯普契克与“肖八”[N];音乐周报;2006年

5 日报记者 叶子;磬音引吭“工业颂”[N];柳州日报;2009年

6 虞春雷;冬日听王健[N];音乐周报;2006年

7 林少华;林译村上:“0”分?![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姜文良;在欧洲传播“中国声音”[N];工人日报;2011年

9 记者 滕礼 实习生 柴巧霞 通讯员 黄庆腾 刘鹏青;为残疾人送温暖献爱心[N];深圳特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裴诺;首家风琴博物馆琴岛预展[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韦辉;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复调形态与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5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小敏;浅析奥地利当代作曲家赫尔穆特·弗罗绍尔之钢琴作品《托卡塔》[D];山东大学;2011年

2 黄海澜;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赋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原小冬;如何用手风琴演绎巴赫复调作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孔潇;继往开来的复调音乐大师[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5 张一琼;20世纪四部赋格套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宁慧超;巴赫、肖邦、肖斯塔科维奇三首a小调赋格曲的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何璇;门德尔松《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音乐风格与教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8 郭玲玲;贝多芬晚期作品中赋格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范博;从“为神”到“为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慧;论恰空舞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法[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2557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57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