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说与文献中的歌唱艺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应天;从历史嬗变看我国古代歌唱的衍进[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郭进;取来歌里唱 胜向笛中吹——浅析我国最早的声乐论著《唱论》[J];艺术探索;2004年S2期
3 程巍;中国古代歌唱教学理论和歌唱艺术理论的萌芽[J];中国音乐;1995年03期
4 朱洁琼;;我国古代歌唱艺术管窥[J];中国音乐;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铭;;《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李磊;沙素芳;;论《琵琶记》的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轩蕾;;乾隆时期北京的昆剧演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4 陈建华;;从“净台”之俗看郭郎的角色演变[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5 秦琴;;元代作家情志回归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美迪;;论中国古典诗歌空间境界对戏曲舞台艺术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赵晓红;石芳;;明前期统治政策对戏曲发展的影响[J];东方论坛;2009年02期
8 姜伟;;元杂剧之“两汉故事戏”略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9 赵兴红;;论丑角的戏剧功能[J];大舞台;2008年05期
10 刘敏;;从“戏剧”与“戏曲”二词说起——“剧”“曲”之辨及其中文学本体观的婵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俞为民;;论宋词与南戏曲调的关系[A];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司徒秀英;;宋戏文《乐昌公主破镜重圆》小识[A];第三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柏红秀;;论宴乐之风与中晚唐宫廷音乐的发展[A];乐府与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乐府学(第三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李军;齐如山戏曲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凤玲;元代散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邓丹;明清女剧作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源;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许颖颖;《全清散曲》用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甄静;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陈晨;梅鼎祚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彭冰;汪道昆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文娟;贾仲明戏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乔圆圆;蒲剧南路戏二十四本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关秀丽;碓臼沟秧歌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奕祯;蔚县秧歌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席庆华;洪洞道情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吟;清代吴语弹词用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田皓;翁偶虹剧作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8 丁琼;冯梦龙《情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付红霞;汤显祖“二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10 罗冠华;表演视角下的《西厢记》改本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不;;吕氏春秋[J];西湖;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章琼;;中国古代“唱论”与现代歌唱理论的几点比较分析[J];音乐研究;2010年02期
2 G·兰培尔提 ,陶佩霞;防止歌唱艺术的衰退[J];中国音乐;1988年04期
3 姚维琴;浅谈歌唱艺术的表现力[J];文化时空;2003年12期
4 黄友葵;歌唱艺术与思维[J];艺术百家;1988年01期
5 ;法·兰培尔蒂:《论歌唱艺术》[J];中国音乐;1991年02期
6 牛茹;歌唱艺术的继承和创新[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7 胡晋梅;歌唱艺术中呼吸的重要性[J];太原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符昂扬 ,黄琪;《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诞生记[J];w,
本文编号:2569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6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