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中国风”歌曲与古典诗词

发布时间:2017-03-20 05:01

  本文关键词:“中国风”歌曲与古典诗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中国流行乐坛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特殊乐风,许多原创作曲者们陆续创作出具有中国古典特色韵味的音乐作品,这种音乐作品运用了大量古典诗词、古典文化、传统乐器等元素,使人为之眼前一亮,著名作曲人方文山就将这一音乐大餐取名为“中国风”。不论是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还是周杰伦的《青花瓷》,这些耳熟能详的带有中国古典韵味的歌曲,却又令许多人难以理解它的真正内涵,是时候该给这一乐风下定义了。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我国古典诗歌历来重视意象的构造,作者对这些意象赋予强烈的生命特性,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意境,使诗歌主题得到升华。“中国风”歌曲借助一系列中国元素,或是表达亲情、或是表达友情、或是表达爱情,都是感情寄托的载体,而这其中,又以爱情歌曲居多,这与大众的价值倾向是分不开的。“中国风”歌曲歌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文学作品,所以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歌词创作中。“中国风”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体裁形式,是修辞运用较为广泛的领域。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歌词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古典意蕴。受众对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好歌充满了期待,“中国风”流行歌曲以其绝美的词与悦耳的曲,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一爽,它满足了大众们的期待视野。特别是在意境的创设,堪称唯美。
【关键词】:“中国风”歌曲 古典诗词 青少年 大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5;I20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10
  • 第一章 “中国风”的定义及表现形式10-20
  • 1.1 流行中的“中国风”现象10-13
  • 1.2 KTV里点击率较高的中国乐风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关系13-20
  • 1.2.1 诗词配曲式14-15
  • 1.2.2 词句提取式15-16
  • 1.2.3 语言改造式16-20
  • 第二章 “中国风”歌曲之古典意象20-29
  • 2.1 “燕”意象22-23
  • 2.2 “雁”意象23-24
  • 2.3 “柳”意象24-25
  • 2.4 “桥”意象25-26
  • 2.5 “楼”意象26-29
  • 第三章 “中国风”歌曲的情感特征29-33
  • 3.1 寄托思乡之愁29-30
  • 3.2 演绎友情的真挚30-31
  • 3.3 表现美好的爱情31-33
  • 第四章 “中国风”歌曲歌词的修辞33-38
  • 5.1 夸饰和倒装33-34
  • 5.2 譬喻34
  • 5.3 拟人34-35
  • 5.4 排比35
  • 5.5 摹写35-36
  • 5.6 通感36
  • 5.7 双关36-38
  • 第五章 “中国风”歌曲之受众分析38-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亮;;对流行音乐中国风的界定[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6期

2 杨春芳;;中国秀,中国风[J];美术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3 袁应明;;17-18世纪“中国风”在欧洲的有限影响及原因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房翔;;寻觅轮回远去的流年 中国风的台湾之行创作小记[J];人像摄影;2014年02期

5 夏夏;;爱上中国风[J];杉乡文学;2007年02期

6 潘敏红;;嘉人轻扬“中国风”[J];航空港;2008年10期

7 房梅梅;;国色天香——混搭中国风之古典表达式[J];人像摄影;2010年01期

8 邵玲;;论“中国风”歌曲对流行乐坛的影响[J];作家;2010年14期

9 依晴;;大胆拍中国风的9个思路[J];人像摄影;2012年05期

10 郑彤;;光怪陆离中国风——读《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洁莹;;中华文化传播的新形式——中国风歌曲[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专家交锋“中国风”[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吴雨骏邋唐凯;细数“中国风”灯饰五大病因[N];中国建设报;2007年

3 商报记者 徐楠;乐坛“中国风”还能刮多久?[N];北京商报;2009年

4 李雷;文艺应吹什么样的“中国风”[N];文艺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刘旭颖;印度梦 借力中国风[N];国际商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栾国揕;赴韩投资劲吹中国风[N];国际商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董城;飘逸中国风[N];光明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甘皙;蓝旗漫卷“中国风”[N];工人日报;2014年

9 晴颖;帝牌男装 玩转“中国风”不做表面文章[N];中国服饰报;2009年

10 韩宁 张若丹;《中国风》劲吹北美七十四城[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俊;早期现代欧洲“中国风”视觉文化[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2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亮;“中国风”歌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菲;“中国风”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余春红;湖北省高校中国风健身参赛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铨;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国风”现象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邵东平;“中国风”歌曲与古典诗词[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李洋;概念整合理论对中国风歌词的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杨洁;关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文化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茜;“似是而非”的“中国风”[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静;论17-18世纪西欧陶瓷的“中国风设计”[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风”歌曲与古典诗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7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d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