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古礼新承,古乐新奏——浏阳礼乐的当下传承策略之构想

发布时间:2021-01-31 10:56
  祭孔礼乐尊孔尊儒的总基调稳定,形式和内容随时代发展而变迁。现存相对完整的记录是清代邱之稑对曲阜礼乐的详解并发展创新的浏阳祭孔礼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礼乐的保护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民众认知、参与度低,礼乐传承后继乏人。解脱古礼乐"原貌"的束缚,古礼新承,古乐新奏,恢复祭孔礼制,在承袭古礼乐文化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创新祭孔乐舞及其演绎形式,使其成为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或可成为浏阳礼乐当下传承的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40(1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祭孔礼乐的发展变迁及其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一)祭孔礼乐的发展变迁
        1. 祭孔礼乐的发展变迁。
        2. 现存的祭孔礼乐。
    (二)祭孔礼乐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二浏阳祭孔礼乐保护传承现状与困境
    (一)浏阳礼乐传承保护现状
        1. 文庙修缮与保护。
        2. 古乐器修复与文献资料整理。
        3. 开展浏阳礼乐研究与表演。
    (二)浏阳礼乐传承保护的困境
        1. 没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祭孔礼制,祭孔音乐无可依存。
        2. 古乐器种类繁多,损失殆尽且能识用者寡。
        3. 民众参与度低,礼乐传承后继乏人。
三浏阳礼乐当下创新传承策略
    (一)古礼新承,恢复并发展祭孔礼制
        1. 恢复祭孔礼制,为祭孔礼乐提供生存依托。
        2. 革新祭孔程式,传承礼教精华。
    (二)古乐新奏,创新祭孔乐舞
        1. 挖掘古乐精华,创制新型祭孔乐舞。
        2. 创新演绎方式,将祭孔办成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四祭孔礼乐创新传承的可行性
    (一)创新传承体现了孔子礼教思想,理论可行
    (二)民众对孔子的崇敬和对乐舞的热爱为创新传承提供了群众基础,实践可行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礼乐教化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J]. 马永庆,韩云忠.  理论学刊. 2018(03)
[2]浏阳祭孔古乐活态保护内涵及措施研究[J]. 张璨.  音乐创作. 2017(07)
[3]祭孔礼乐文化的形态与价值传承研究——以浏阳文庙祭孔礼乐为例[J]. 张璨.  湖南社会科学. 2017(01)
[4]浏阳古乐“非遗”特性与传承研究[J]. 王义彬,徐成彬.  音乐传播. 2013(02)
[5]中华礼乐文明、礼仪之邦的历史与现代意义[J]. 项阳.  中国音乐. 2013(01)
[6]一把解读雅乐本体的钥匙——关于邱之稑的《丁祭礼乐备考》[J]. 项阳.  中国音乐学. 2010(03)
[7]试论浏阳古乐及其开发构想[J]. 王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5)
[8]浏阳祭孔音乐初探[J]. 喻意志,章瑜.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8(02)
[9]由祭孔音乐的流变所引发的思考[J]. 董兵,马东风.  中国音乐. 2006(03)
[10]曲阜孔庙音乐的形成、发展及其源流[J]. 艾春华,江帆.  齐鲁艺苑. 1983(00)



本文编号:3010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010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5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