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研究(下)——双簧乐器的东渐与西渐

发布时间:2021-02-09 22:19
  关于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我国学术界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研究。复合簧管乐器在我国一般称为"唢呐",目前学术界只了解唢呐是从波斯阿拉伯传入的,但是,究竟双簧乐器是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传入中国的,都需要更多探讨。双簧乐器的历史非常悠久,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发明的,之后传入埃及,然后传入希腊、阿拉伯。我们现在看见的"唢呐",是在波斯发展完成的。伴随着丝绸之路东渐南亚、中亚、东南亚和东北亚。 

【文章来源】:音乐文化研究. 2019,(03)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研究(下)——双簧乐器的东渐与西渐


印度的沙奈伊(Shehnai)

印度,印度人,婚礼,文书


也有传说这是一个叫Shehnai的人献给波斯国王的乐器。(图26)还有一个传说:Shehnai在印度语言中用来指管或芦苇,并作为印度的许多文书的名称前缀使用。印度人将Shehnai改名为“Surna(苏尔呐)”,而成为整个中东响亮的名字。Shehnai通常是在发扬传统的北印度婚礼中使用。

印度,波斯,乐器,形制


但是,来自波斯的Shehnai到印度南部时却有了一个新的名称:那噶苏苒木(Nagasuram),其乐器形制与Shehnai基本相同。(图27)一般的Shehnai与波斯的苏尔奈伊(Sūrnāy)完全相同,都是一种双簧锥形乐器。但是还有一种低音的Shehnai,管身已经不是锥形,而是直筒形制,并且在下段配有一个喇叭形口。(图28)


本文编号:3026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026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