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双钢琴版)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4 22:07
  格里格是挪威著名的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将欧洲传统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带有挪威民族风格的音乐。《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从创作主旨上看,格里格与易卜生在人生观、世界观的某一部分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这部作品将两位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的大师联系到了一起,他们怀揣着共同的信念,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从双钢琴的角度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阐述笔者的观点。全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部分主要对双钢琴艺术的发展与演奏特点做一概述。第二部分从作品的文学内涵、音乐特点等方面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实际演奏中的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培尔·金特》组曲一直是音乐会中经久不衰的演奏曲目,与管弦乐版相比较,双钢琴的演奏赋予了这套组曲全新的生命力,给听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听觉感受。笔者希望通过对《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解析,使更多人了解双钢琴音乐作品的魅力。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双钢琴艺术概况
    (一)双钢琴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二)演奏者之间的配合
    (三)双钢琴演奏特点
二、《培尔·金特》组曲双钢琴版艺术特点分析
    (一)深厚的文学底蕴
    (二)生动的主题形象
    (三)丰富的音乐语言
    (四)鲜明的戏剧性表现
三、演奏分析
    (一)主题旋律的分配
        1.《晨景》
        2.《奥瑟之死》
        3.《安妮特拉之舞》
        4.《在魔王的宫殿上》
    (二)声部层次的处理
        1.力度控制
        2.音色模仿
    (三)触键与音色
        1.连奏
        2.非连奏
    (四)踏板的运用
        1.依据和声使用踏板
        2.依据节奏节拍使用踏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格里格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组曲新解[J]. 卢笛.  当代戏剧. 2010(06)
[2]探索艺术和生活的多种可能——易卜生《培尔·金特》的多重视角解读[J]. 王宁.  当代外语研究. 2010(02)
[3]试析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之《晨景》的创作特色[J]. 李静.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01)
[4]景色·人物·场景——《培尔·金特》组曲音乐形象分析[J]. 宁勤亮.  艺术教育. 2008(07)
[5]超越“易卜生主义”[J]. 王宁.  中国图书评论. 2008(03)
[6]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J]. 苏斌,蒋立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0(04)
[7]浪漫主义时期民族性与个性融合的艺术结晶——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分析研究[J]. 李如春.  齐鲁艺苑. 2000(02)

硕士论文
[1]从双钢琴演奏艺术中简析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D]. 李雪韵.辽宁师范大学 2016
[2]论双钢琴演奏中的合作艺术[D]. 徐童.西南交通大学 2014
[3]格里格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审美意蕴初探[D]. 徐恩平.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研究[D]. 江贤琴.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从《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看易卜生的矛盾思想[D]. 高丹.华中师范大学 2011
[6]双钢琴合作与表现艺术[D]. 邓青.湖南师范大学 2010
[7]试析交响乐双钢琴的演奏[D]. 郝文晶.中央音乐学院 2010
[8]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配器技术分析[D]. 孙小慧.首都师范大学 2009
[9]双钢琴音乐初步研究及个案分析[D]. 李娜.西安音乐学院 2008
[10]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D]. 张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0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230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