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低音提琴演奏技巧“揉弦”的生理、心理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02 23:51
  低音提琴,这件来自西方的弦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现代的弦乐器中,不论是从它的大小、还是音域上来说低音提琴都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弦乐器之一。起初在巴洛克时期它还只是一件属于"通奏低音"组的伴奏乐器,随着器乐音乐和乐器的不断发展,低音提琴的演奏者们通过对乐器演奏声音不断的尝试,使它的音响效果更具多样性。自浪漫主义时期起,就有名家演奏的独奏低音提琴的乐曲中能够细腻的表现所有的情感。从作为伴奏乐器到可以细腻表达所有情感的独奏乐器,这除了乐器本身发展改良外,更是有演奏技术的不断革新从旁推动。其中"揉弦"这一技巧的运用更是大大提高了低音提琴的音乐表现力。文章在于探究低音提琴演奏员在练习"揉弦"演奏时涉及哪些生理和心理状态。这些状态与艺术本身又是怎样的关系。探究这些问题目的在于帮助演奏者正确理解自身状态与演奏技巧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演奏者的身体机能,从而科学指导音乐的实践活动。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2020,(14)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揉弦”
二、“揉弦”时力的消耗与运动
三、与“揉弦”动作有关的身体协调性
四、低音提琴“揉弦”技巧的心理运动
五、如何避免越练越糟



本文编号:3318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318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