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越边境“天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6 03:18
天琴作为广西中越边境盛行的弹拨乐器,流传于中越边境交界地区的龙州、宁明、凭祥、防城等地,在越南边境地区的岱依族、侬族和泰族村寨也有流布。2019年,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以"壮族天琴艺术"为名申请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9年12月,越南以"越南岱依族、侬族和泰族的天琴文化"申请获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天琴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和保护的特殊规定性,在保护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境,需要培养主体自觉意识、挖掘新兴年轻力量、鼓励科研探究,促进天琴文化的保护传承。
【文章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07)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天琴非物质文化属性和保护的特殊规定性
(一)天琴非物质文化属性
1. 活态性
2. 传承性
3. 边境性
(二)天琴文化保护的特殊规定性
1. 纳入惠民富民示范带项目
2. 纳入边境国门特色教育课程
3. 纳入壮族文化(崇左)生态保护区建设
二、天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
(一)文化主体功能缺位
(二)青年参与度低
(三)科研力量薄弱
三、天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一)培养主体自觉意识
(二)挖掘新兴年轻力量
(三)鼓励科研探究
本文编号:3479059
【文章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07)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天琴非物质文化属性和保护的特殊规定性
(一)天琴非物质文化属性
1. 活态性
2. 传承性
3. 边境性
(二)天琴文化保护的特殊规定性
1. 纳入惠民富民示范带项目
2. 纳入边境国门特色教育课程
3. 纳入壮族文化(崇左)生态保护区建设
二、天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
(一)文化主体功能缺位
(二)青年参与度低
(三)科研力量薄弱
三、天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一)培养主体自觉意识
(二)挖掘新兴年轻力量
(三)鼓励科研探究
本文编号:3479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47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