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佐罗塔耶夫手风琴《回旋随想曲》分析和演奏

发布时间:2021-12-23 17:43
  手风琴在我国是一件熟悉而又陌生的乐器,20世纪中叶以后,手风琴的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进步,迎来了重大的革新,自由低音的出现掀起了各大著名手风琴作曲家为自由低音手风琴作曲的热潮。本文通过对俄罗斯著名巴扬演奏家,作曲家伏拉基斯拉夫·佐罗塔耶夫(Vladislav?Z olotaryov,?1942-1975?)的生平以及所属时代背景的阐述介绍这位伟大的巴扬作曲家,并且结合《回旋随想曲》这首作品,通过大量的谱例分析和对其时代背景的照应挖掘出这首乐曲中所体现出的深刻内涵,更深度的了解佐罗塔耶夫作品的演奏风格和俄罗斯民族音乐,同时从地域民族、所属时期、文化宗教等几个角度探究演奏风格的形成。通过对佐罗塔耶夫《回旋随想曲》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清楚的掌握该首作品的音乐内部结构特征,从速度变化与力度分配,变音器与风箱运用,与情绪表达这几个方面掌握演奏该首作品的技巧处理方法与情感把握,从而在演奏过程中,能够更准确的把握作曲家的意图,提高实际演奏质量。并且通过对佐罗塔耶夫这首作品的实践演奏和细致分析,让更多手风琴专业的人了解这首乐曲并且给予一些想要演奏这首乐曲的人一些实际的启发和理论支持,并且让手风琴音乐被更多人...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佐罗塔耶夫手风琴《回旋随想曲》分析和演奏


如上图所示,作品A段也是全曲主要素材中心段,以降b小调主和弦开始,从第二小节开始,

小节,作品,低音


图 6品 C 段由 102 小节开始至 110 小节。如图 4 所示,作品 C 段主要突出了左手旋律,并且自由低音与传统低音相结合的旋律运用,不断突出左手传统低音的厚重低沉与自由低音以此增强旋律的丰富性和对比性。整个 C 段几乎每小节都有强烈的强弱记号,重音符号。可以说,这一段是作者情感最为多变和复杂的一个乐段,在整段音响效果上也给人以感和震撼的感觉。如图 1 所示,其中第 111 小节至 112 小节采用了右手连续柱式和弦加行至 113 小节至 116 小节采用抖风箱的手法,这一乐段在各类演奏家演奏中都是极为激,也不难看出 C 段情绪的高潮乃至整曲情绪的高潮都在这里被点燃。如图 6 所示,11

旋律,写作手法,跳音,音量


图 8图 8 所示,由第二小节开始,右手旋律采用八度跳音的写作手法,旋律呈现出一丝的活持着俄罗斯乐曲小调的特性,结合 ff 的音量记号,呈现出突然并且具有一定爆发性的音随着旋律的逐渐下行,音量符号的逐渐减弱,到了图中第 1 小节,再次以 ff 开始,右手的八度的基础上做了和声上的丰富。这样的旋律以及强弱的分配很能体现出这一段的写典写作手法的一丝不同,这也是佐罗塔耶夫个人写作很有特色的特点之一。手柱式和弦的连续使用延续了之前的主题,更加突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愤怒之情节开始,出现的右手旋律开始下行,并且急促,有力,使整个乐段情感更加丰富和激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J]. 何巍.  电影评介. 2008(23)
[2]佐罗塔耶夫及其现代手风琴作品研究[J]. 包明德,梁伟.  艺术研究. 2007(03)
[3]巴扬化创作思维在佐罗塔耶夫六组《儿童组曲》中的体现[J]. 王德聪.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0)
[4]手风琴变音器的认识与运用[J]. 罗汉.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02)
[5]浅析佐罗塔耶夫《帕蒂塔》NO.1[J]. 陈军.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6(S2)
[6]浅析佐罗塔耶夫六首《儿童组曲》的音乐风格及音乐情绪[J]. 苏航.  艺术研究. 2006(04)
[7]佐罗塔耶夫与其所创作的《儿童组曲》[J]. 徐晓敏.  运城学院学报. 2005(S1)

硕士论文
[1]佐罗塔耶夫三重奏《回旋随想曲》的音乐研究[D]. 张克森.新疆师范大学 2012
[2]俄罗斯现代手风琴作品的宗教语境[D]. 王舜平.西南大学 2011
[3]同样的大师,不同的命运[D]. 程晓梅.曲阜师范大学 2008
[4]佐罗塔耶夫六组儿童组曲研究[D]. 王德聪.山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8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548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a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