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南门祭山仪式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21:19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南部;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白银市会宁县、靖远县南部;天水市秦安县、武山县等汉族居住的山区,目前流行着一种在每年春夏之交举行的,以祈求风调雨顺、攘除雷雨冰雹等自然灾害、驱逐五方“瘟神”等为核心内容的民俗活动,部分地方在此活动前后举行庙会,规模大小不一。甘肃省会宁县丁沟乡南门村每年举行三次这样的活动,笔者将其称为“祭山”祭山活动中音乐丰富多样,根据提供者可以分为阴阳类与师公类两种。本文以两次详实的田野考察为基础,结合大量的访谈资料,对祭山仪式音乐和这种音乐存在的文化背景做了详尽的调查与探究。全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收录了两份调查报告,对祭山活动过程作了真实的记述。第三部分主要对祭山仪式中出现的音乐做了形态分析,从调式上看,阴阳类徵、商调式居多,师公类音乐羽调式居多;从旋法上看,两种类型的仪式音乐均有按四度(转位之后为五度)关系构成旋律的旋法特征,但阴阳类多为“宫→徵”、“商→徵”“徵→商”结构,师公类多为“羽→角”与“商→羽”结构,本章还对仪式的主持者阴阳与师公使用的乐器(法器)做了介绍。第四部分主要梳理了仪...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会宁县地图过按照自然地貌,会宁县可分为“七川、八源、九道梁”,其中“七川”为:“郭城川、关川、甘沟川、城川、中川、大豹子川、小豹子川”:“八源”为:“白
次是:三界功曹四值使者、直年太岁至德尊神、天地三界万灵真宰、云空过往纠察善神、本县城隆感应尊神、当方土地里隅等神。庙宇内左边墙上挂着祭山时所用的祭文②(见【图2.6]),另外土台上还放着一些献给神的苹果。日会宁及周边县区,将山神与土地画在长3Ocm、高2阮m的木板上,放在神轿的右面。母作为临时之用的神的牌位,简称“神牌”。用黄纸叠成宽SCm、长25cln的黄纸筒。纸筒上方贴宽约ICm的绿纸,下贴同样宽的红纸,上面写上当地流行的诸神的名号,套在三支香上,插在香盘里,请神时放在土台上。、夕当地一些民俗活动需要抬神轿出行,但抬神轿时需要人手较多,不方便,所以做成宽18cm.高4Oc。的简易牌位
】诸神牌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宋《大傩图》名实新辨[J]. 孟凡玉. 中国音乐学. 2011(01)
[2]“遗俗”的当下功能——以安徽贵池傩仪式音乐为例[J]. 孟凡玉. 文化艺术研究. 2009(03)
[3]桂中上林县西燕镇壮族民间师公教基本要素的田野考察[J]. 杨树喆. 文化遗产. 2008(04)
[4]书评[J]. 孟凡玉,朱洁琼.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04)
[5]壮族民间师公教:巫傩道释儒的交融与整合[J]. 杨树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1(04)
[6]试论壮族师公的“师”是壮语sae的音译——壮族师公文化研究之二[J]. 杨树喆. 广西民族研究. 2001(02)
[7]师公乐舞与女巫舞之比较[J]. 于欣,金涛. 民族艺术. 1993(02)
[8]柳州师公“文坛”“武坛”祭祀活动初论[J]. 庞绍元. 民族艺术. 1992(01)
博士论文
[1]假面真情[D]. 孟凡玉.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硕士论文
[1]天水羊皮鼓乐舞文化研究[D]. 徐富平.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51212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会宁县地图过按照自然地貌,会宁县可分为“七川、八源、九道梁”,其中“七川”为:“郭城川、关川、甘沟川、城川、中川、大豹子川、小豹子川”:“八源”为:“白
次是:三界功曹四值使者、直年太岁至德尊神、天地三界万灵真宰、云空过往纠察善神、本县城隆感应尊神、当方土地里隅等神。庙宇内左边墙上挂着祭山时所用的祭文②(见【图2.6]),另外土台上还放着一些献给神的苹果。日会宁及周边县区,将山神与土地画在长3Ocm、高2阮m的木板上,放在神轿的右面。母作为临时之用的神的牌位,简称“神牌”。用黄纸叠成宽SCm、长25cln的黄纸筒。纸筒上方贴宽约ICm的绿纸,下贴同样宽的红纸,上面写上当地流行的诸神的名号,套在三支香上,插在香盘里,请神时放在土台上。、夕当地一些民俗活动需要抬神轿出行,但抬神轿时需要人手较多,不方便,所以做成宽18cm.高4Oc。的简易牌位
】诸神牌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宋《大傩图》名实新辨[J]. 孟凡玉. 中国音乐学. 2011(01)
[2]“遗俗”的当下功能——以安徽贵池傩仪式音乐为例[J]. 孟凡玉. 文化艺术研究. 2009(03)
[3]桂中上林县西燕镇壮族民间师公教基本要素的田野考察[J]. 杨树喆. 文化遗产. 2008(04)
[4]书评[J]. 孟凡玉,朱洁琼.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04)
[5]壮族民间师公教:巫傩道释儒的交融与整合[J]. 杨树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1(04)
[6]试论壮族师公的“师”是壮语sae的音译——壮族师公文化研究之二[J]. 杨树喆. 广西民族研究. 2001(02)
[7]师公乐舞与女巫舞之比较[J]. 于欣,金涛. 民族艺术. 1993(02)
[8]柳州师公“文坛”“武坛”祭祀活动初论[J]. 庞绍元. 民族艺术. 1992(01)
博士论文
[1]假面真情[D]. 孟凡玉.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硕士论文
[1]天水羊皮鼓乐舞文化研究[D]. 徐富平.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51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55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