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
本文关键词: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时代的足音迈进一个新世纪之后,仿佛一切都在预兆着中国从此开启新的篇章,国民从曙光中打开了沉睡已久的情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思潮中渐生希冀,一切都展现着新中国的新气象。在近代中国,在各个领域中均呈现了进步的足迹。很难想象从原始的河姆渡人吹响第一个笛音后,国人是怎样开启自己的音乐文化传承的。这一路充满了声舞魅影、流光溢彩的辛酸递进,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铸造起对自然、生命、社会、人心等弥久而绵长的国音。 近代中国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固然有时代带来的期许与无奈,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几代中国音乐家为民族音乐发展带来的希望与感叹,而在这其中,贺绿汀又堪称杰出之代表。贺绿汀先生是中国现当代音乐界最具广泛影响的著名音乐家和教育家之一。先生从出生到逝世,几乎走完了整个二十世纪。他经历了清王朝的最后统治、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和世纪之交这几乎所有的二十世纪重大历史节点,亲身感悟并体验了国家社会的变革发展和中国音乐、音乐教育的变革发展,因此可以说,他的音乐成就深深的刻上了浓厚的时代烙印,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通观贺绿汀先生的音乐教育与创作生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不断涌现,音乐教育实践不断深入,音乐教育思想不断成熟,可以说,他在音乐教育与创作方面的不懈探索和杰出成就,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今天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极强的参考借鉴意义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整体应向何处去,,教育思想应如何进一步丰富,教育实践应如何不断完善,音乐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所有这些极为现实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深入考量解决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同时,系统归纳和解读百余年来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从中找出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进行分析,从历史进程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就需要有一位既完整经历过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百余年来发展和变革,又在音乐创作和教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来供我们研究,而这个人,就是贺绿汀。本文所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不言自明,正是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 本文基于贺绿汀的在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思想生成与实践历程,以“一以贯之,美育当先,‘教’‘学’相长,‘教’‘育’结合,教学为基,育人为本”为研究的核心思路,以贺绿汀的音乐理想与观念、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为研究的重点,除去绪论和余论部分,全文共分五章。 绪论主要写了四部分内容:点明了问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切入视角;对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阐述了研究现状;厘清论文研究思路、整体结构;介绍了研究方法。 第一章,全面归纳总结贺绿汀的生平和论学背景。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梳理贺绿汀的生平,突出展示其作为“硬骨头音乐家”和“人民的音乐家”的显著特征和特质。第二部分,主要论述贺绿汀的论学背景,立足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将其从事音乐创作、音乐教育与研究的历程分为两段,即第一段:建国前——“戎马倥偬上半生”;第二段:建国后——“荣辱不惊半世纪”。 第二章,阐明了贺绿汀的音乐理想与观念。本章着重对贺绿汀音乐创作过程中的“三大亮点”进行了集中论述与评析,即音乐创作之路、音乐艺术家的修养与音乐美学思想。 第三章,对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成就进行研究。本章首先对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了综述和定位,并指出其在贺绿汀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文章分别从音乐教育战略思考、音乐人才培养模式、音乐教育教学方式、民族音乐教育实践、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反思、音乐教育体制细节等六个方面对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在最后概括总结了其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成就。 第四章,对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学理基础进行研究。本章尝试有别于前人研究方式和研究视角,对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学理基础进行详细论证与深入剖析,系统阐明其音乐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毛泽东文艺理论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对中国近代音乐美育观的思考与延展和对布鲁纳、皮亚杰等西方心理学家心理学理论的借鉴与运用。 第五章,首先论述了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接下来集中论述了贺绿汀之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忧思,并由此引发系统论述了中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本章最后全面揭示了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启示,以期对当前教育与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最后,在论文的余论部分,对绪论部分的问题予以解答,提出创新点、不足之处及可进一步完善和研究的相关问题,对中国音乐教育、音乐美学与美育等若干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解答。
【关键词】:贺绿汀 中国 音乐教育思想 音乐教育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25.76;J60-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绪论11-33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视角12-13
- 二、 研究现状13-29
- (一) 贺绿汀相关研究14-19
- (二) 中国近代、现当代音乐史研究19-20
- (三) 中国近代、现当代音乐教育研究20-25
- (四) 中国音乐美学与美育研究25-27
- (五) 中国音乐社会学研究27-29
- 三、 研究思路与框架29-30
- 四、 研究方法30-31
- 五、 研究品格31-33
- 第一章 时代语境与作为音乐家贺绿汀的身份建构33-50
- 一、 贺绿汀的生平34-45
- (一) “硬骨头音乐家”35-41
- (二) “人民的音乐家”41-45
- 二、 贺绿汀的论学背景与特征45-50
- (一) “戎马倥偬上半生”45-48
- (二) “荣辱不惊半世纪”48-50
- 第二章 贺绿汀的音乐理想与观念50-75
- 一、 “中体西用”——贺绿汀心中中国音乐创作的“第三条道路50-59
- (一) 贺绿汀对中国音乐创作误区的洞见51-53
- (二) 中国音乐创作发展的应然选择:走“第三条道路”——“中体西用”53-56
- (三) “牧童的笛声”——中体西用的“果实”56-59
- 二、 贺绿汀心中的音乐艺术家修养——情、理、法59-67
- (一) “情”——汇聚精神与情感60-62
- (二) “理”——精通理论与知识62-63
- (三) “法”——掌握技法与规则63-67
- 三、 “美的境界与美在生活”——贺绿汀的音乐美学思想67-75
- (一) 音乐创作:主体与客观存在的“对话”67-71
- (二) 音乐批评:批评家与被批评者应“平等”交流71-72
- (三) 音乐审美:感知和享受生活的美72-75
- 第三章 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模式和理念75-95
- 一、 “大、中、小一条龙”:深具远见的“音乐教育发展战略”75-78
- 二、 “三维四段式”:贺绿汀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78-82
- 三、 做好“三个结合”:贺绿汀音乐教育教学方式实现“合理转换”82-85
- 四、 “挽救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贺绿汀的民族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85-90
- 五、 “引进来”与“走出去”:国际沟通与反思性音乐教育90-92
- 六、 “面面俱到的音乐教育家”:关切音乐教育体制细节的有效性92-95
- 第四章 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的学理基础95-103
- 一、 “两个讲话”的精神指引: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对毛泽东文艺理论的继承与发扬95-97
- 二、 “以美育代替宗教”:贺绿汀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美育观”的思考与延展97-99
- 三、 “音乐教育要从小抓起”:贺绿汀对布鲁纳、杜威等西方学者学说的借鉴与运用99-103
- 第五章 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与重要启示103-116
- 一、 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103-105
- 二、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105-113
- (一)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107-108
- (二)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108-109
- (三) 中小学音乐教育109-111
- (四) 社会音乐教育111-113
- 三、 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与重要启示113-116
- 余论116-123
- 上篇:呼唤时代丰碑“精神”与“气质”的双重回归116-120
- 下篇:再论“贺绿汀现象”120-123
- 注释123-130
- 参考文献130-138
- 附录 1:贺绿汀音乐教育年谱138-146
- 附录 2:贺绿汀音乐创作年表146-157
- 后记157-15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浩;;简论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观的发展趋势[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2 陈磊;;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点滴体会[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冯建华;;普通高校多文化音乐教育的培养[J];民族音乐;2011年03期
4 方光耀;;新时期民族音乐文化生态构建[J];群文天地;2011年11期
5 杨秀昭;;逢勃的学术氛围与成熟的研究理念——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研讨会的学术总结发言[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6 方光耀;;新时期民族音乐文化生态的构建[J];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7 ;《游击队歌》鲜为人知的第二段歌词[J];党的建设;2010年10期
8 刘玉亭;;试析基础教育阶段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策略——以温州地区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9 杨乐平;;关于如何诠释群众歌曲的思考——以贺绿汀抗战救亡歌曲为例[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10 黄文娟;夏由清;;非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探索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志;;贺绿汀教我们唱校歌[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2 黄苇;金虹;许以倩;刘飞;苏民;;贺绿汀在新四军鲁艺工作团[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丽莉;;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教育——印度音乐教育一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蒋国荣;华天y=;;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声学设计[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5 朱泽;;铁军精神和先进文化[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6 何士德;方士新;东峰;蒋祖同;李德荣;黄苇;;记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7年
7 朱泽;;怀念新四军哺育成长的音乐家王洛夫[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8 段秀宁;;让幼儿走进音乐世界——探索音乐素质教育的新途径[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邓波;;中国1949年以前的和声与对位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第五届名誉会长、顾问名单[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欢文;时代呼唤“硬骨头”[N];音乐周报;2009年
2 陈贻鑫;我的恩师贺绿汀[N];音乐周报;2003年
3 周巍峙;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永远[N];中国艺术报;2003年
4 梁茂春;20世纪人文精神的丰碑[N];音乐周报;2003年
5 音文;上海交响乐团举办成立130周年庆典音乐会[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裕;吕其明《红旗颂》,心中流出的旋律[N];文汇报;2010年
7 李岩 解嵋;贺绿汀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岁月[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牛晓凤;种出自由无价宝[N];音乐周报;2005年
9 记者 黄小驹;欧阳山尊同志遗体在京火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李岩(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世纪回眸[N];音乐周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科锐;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璐;现代性背景下的都市新声—贺绿汀早期音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圆圆;广西三江县、乡、村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尹晓婷;贺绿汀合唱作品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琴;贺绿汀早期钢琴作品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梁鹤;贺绿汀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亮;贺绿汀声乐作品多声技法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卢昱含;贺绿汀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巩s
本文编号:358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58006.html